窖藏白酒的作用
窖藏一般指白酒生产企业将精选出的优质原浆酒,盛入以陶质容器为主或其他适宜窖藏的容器内,贮藏在地下、岩洞、半地下的酒窖内,酒窖的温度要求四季温差不宜过大,也就是冬暖夏凉,通风良好。由于原浆酒未添加白酒以外的任何物质,其酒分子仍保持着很好的稳定性,在窖藏的过程中,容器中的白酒在适宜的温度下透过容器呼吸着窖内干湿度适宜的空气,发生着三种变化:
1、挥发作用:刚蒸出的白酒通常含有硫化氢、硫醇等挥发性的硫化物,同时也含有醛类等刺激性强的挥发性物质。这些物质在窖藏期间能够自然挥发。一般经过半年的窖藏后,几乎检测不出酒中硫化物的存在,使白酒的刺激性大大减轻。
2、分子间的缔合:酒精和水都是极性分子,经窖藏后,使乙醇分子和水分子的排列逐步理顺
3、化学变化:白酒在窖藏过程中可以产生缓慢的化学变化。就是乙醇在醇酸酯化过程中生成新的酯类。窖藏的时间越长生成的酯类就越多,酒的香气就越大。也就是通常说的除杂增香。因此窖藏也就是贮藏的过程。
4、窖藏工艺:生产窖藏酒的企业浓香型白酒以泸州老窖窖藏酒为其代表,他的工艺使用了国窖的生产工艺,窖泥发酵、陶坛储存、宣纸封口,完全使用了传统酿造工艺借天然恒温洞藏成就窖藏佳酿。
而家庭个人收藏自己喜爱的白酒不仅满足了本人的喜好,也是中华酒文化的体现。但家庭贮藏条件所限,可因地自宜,住楼房最好是底下室,如果在农村有地窖就更好了,这些地方贮藏酒,可以和地气想接,其相对湿度和酒窖很接近,但不能太过潮湿,经其岁月流转,吸其日精月华,假以时日,所藏之酒必成其为上品。但是个人收藏白酒能否达到好的成效,首先取决于所藏之酒的品质。
1、必须是传统工艺生产的纯粮原浆酒。市场出售的瓶装白酒,大多数是加浆酒,所谓加浆,就是加水。工厂蒸馏白酒时的接酒度数一般在55度至65度间。刚生产出的酒为原酒,这些酒必须贮藏老熟,一般在6个月以上,贮藏到期的酒出厂前,首先要检验、品评,合格后,根据技术要求进行勾兑,除了用不同品质、不同度数的白酒进行勾兑外,更重要的是用水降度,使其达到商品酒的度数。而这些加了水的白酒已破坏了酒分子的稳定性,尤其是装在玻璃瓶内,白酒已无法透过玻璃瓶进行呼吸,因此这样的白酒已很难通过贮藏来提升品质,如是劣质酒,时间一长就会变质。
2、如想通过收藏白酒来提升质量,其盛酒容器上选是紫砂,其次陶、瓷。紫砂的密度界于陶、瓷之间,最利于白酒呼吸。如果仅是为了收藏,玻璃瓶也是可以的,它不仅可以保持原来的品质,又不容意使瓶中白酒酒精挥发。
3、贮藏环境除地下室和农村地下窖外,也可因地自宜,选择不用经常搬动的仓房或空地都可。如有条件可以将众多的白酒(陶坛装)放到一起,我们经过实践觉得众多的酒在一起贮藏,要比单独存放的酒品质提升的快。
好帖可以灭火。 知道了要存半年,存原浆酒,但是在地下室和地窖内不见天日,吸取不着日精月华 白酒是原浆陈放好还是降度到55度左右再陈放比较好? yangjiand 发表于 2019-3-20 19:05
白酒是原浆陈放好还是降度到55度左右再陈放比较好?
我也正对这个问题犹豫,我是直接降到50度 世界水手 发表于 2019-3-20 19:34
我也正对这个问题犹豫,我是直接降到50度
50度是个临界点,50度以上的酒多水少,50度以下的酒少水多。我是这样想的,既然纯粮酒产香物质是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度数高一点应该更适合陈放,但是因为听说度数太高的酒伤肠胃,所以我一般降度到55度,。以前我记得也看过帖子说高度酒才适合陈放,低于50度以下的就放久了反而越来越不好喝。其实我感觉不降度的酒更好喝,我喝自己酿的最高的酒一次是66度的。,,,。那么我想陈放前兑水把酒降度到55度以上,酒精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挥发掉一些,同时带走一些水中的杂质,把水中溶于酒精的香味物质也留下来,这样陈放的酒更香,而陈放以后再勾兑的话,酒和水没有很好的融合可能味道会差一点。,,,,,不知道这个想法对不对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