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270|回复: 15

转帖:关于酒头 酒尾(作者酿酒吧db65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3-18 21: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手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掐头去尾各是多少?为什么要掐头去尾?酒头酒尾如何处理?蒸馏酒很少有人问起,至于尾子水根本就没人问起!因为知道的人并不多。

为什么要掐头去尾?
酒头含有甲醇、杂醇油、低级脂肪酸,醛等含量较多,有一定的香气,但杂味大、暴燥味大,甲醇对视觉有伤害,须要单独接出来存放。
酒尾中的乳酸和酯类比酒头、蒸馏酒的含量高出好几倍,含有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乙酯等高级脂肪酸酯和较多杂醇油,酒味杂、苦涩、酒体浑浊,也应该单独接出来存放。
1,什么叫酒头?
无论是液态发酵的酒还是固态发酵的酒,当酒醅在蒸馏锅中蒸馏后,从出酒管刚流出来的新酒用容器把它接出来,接出来的酒就叫做酒头。酒头度数一般在70度以上。
2,什么叫蒸馏酒?
接完酒头后流出来的新酒叫做蒸馏酒。酒度一般在50度至70度之间。蒸馏酒是正常饮用的酒。
3,什么叫酒尾?
50度以下的酒叫做酒尾。
4,什么叫尾子水?
尾子水是接完酒尾后,没有度数的水叫尾子水。用这个水给酒基降度优于其它水。
5,掐头去尾各是多少?
把酒头单独接出来的过程叫做掐头。
投粮100斤的粮食掐头在半斤到1斤为宜。投粮200斤的粮食掐头在1斤至1.5斤为宜。家庭酿酒由于粮食少,掐头一般在1两至3两之间。掐出来的酒头要单独存放或者和酒尾放在一起。
去尾是接完蒸馏酒后,低于50度的酒不要了叫做去尾。为了节约能源酒尾一般低于10度就不接了。
6,酒头酒尾如何处理?
家庭酿酒建议酒头酒尾放到下一锅酒醅中一起蒸馏。酒坊酿酒建议酒头酒尾用水稀释15度左右从新蒸馏。蒸馏出来的酒比纯粮酒要好喝几个档次!因为酒中的各种醇、各种醛以及香味大部分保留在酒头酒尾内。这种酒有人称为二锅头,是不是二锅头也无法考证。用酒头酒尾烧出来的酒是上好的酒基,酒度在60度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18 21: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大家有没有用文中所讲的零度的尾子水给高度酒降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8 21:58: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话,酒尾都没耐心接好多,总觉得接的酒尾抵不上消耗的水电气的价值。另外,酒头不扔掉反而拿来复蒸,楼主您真的觉得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8 22: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9 01: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9 06: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任桃花岛主 发表于 2018-3-19 01:25
到底是接到50度还是40度????????

大米酒接到40度,其他粮食的接到50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9 07: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紫晖 发表于 2018-3-18 21:44
请问大家有没有用文中所讲的零度的尾子水给高度酒降度的。

没用过,至少零度的尾子水异杂味太大了受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9 07: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fysz 发表于 2018-3-19 06:17
大米酒接到40度,其他粮食的接到50度

其他粮食的接到50度,像高粱的话,别的不说,但综合度数就太高了,得大于70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9 09: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紫晖 发表于 2018-3-18 21:44
请问大家有没有用文中所讲的零度的尾子水给高度酒降度的。

不主张尾子水降度(没试过),尾子水好酸的。我是笼统接到20度不接,总酒水最后刚好是50-52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19 10: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酿酒吧 ( 公安网备41172102000150号/豫ICP备12020028号-1 )

GMT+8, 2025-5-5 23:07 , Processed in 0.04559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