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紫晖 于 2018-8-15 11:34 编辑
《周礼》记载,当时宫廷食医(营养师)为帝王配餐就以六食(稻、黍、稷、粱、麦、瓜)为主,注重保健养生,合理搭配营养。《黄帝内经》总结出健康饮食指南:“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养精气。”五谷杂粮有益健康,这一常识在古代的 酿酒中也得到充分应用,其中最知名的就是五粮液的“陈氏秘方”,即用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等五种粮食酿酒,酿出的酒符合营养学的原理。 “陈氏秘方”的由来及历史演变:
五粮液的生产技术,源于唐代的“重碧酒”,后经宋代的“荔枝绿”酒、明代“杂粮酒”生产技术的演变而形成。
宜宾“杂粮酒”的酿制始于宋末明初,并形成了各自的生产配方。当时宜宾较有名的“陈氏秘方”是由“温德丰”糟坊的第一代老板陈氏所创。秘方从明代经陈家六代嫡传到清代陈三,后又传给徒弟赵铭盛,赵铭盛又将“陈氏秘方”传给爱徒邓子均。其间,“陈氏秘方”几经调整,1952年,在政府的动员下,邓子均献出了“陈氏秘方”:“荞子成半黍半成,大米糯米各两成,川南红粮凑足数,糟糠拌料天锅蒸。”
五粮液酒厂从建厂到1960年,仍继承采用了邓子均所改进的“陈氏秘方”,采用荞麦、黄米,大米、糯米、高粱五种粮食来酿造五粮液酒,使五粮液保持了传统的品质和风味。此间,五粮液酒厂在继承的基础上,对“陈氏秘方”中五种粮食的配比作了适当的调整,使五粮液的风味更加适合现代人的需要。 那么,“陈氏秘方”中这五种粮食的基本配比是多少?这其中也有一个演变过程:
“陈氏秘方”配方中的五种粮食及百分比例为:高粱40%,大米20%,糯米20%,荞麦15%,玉米5%。
1960年以前五粮液采用的配方,对“陈氏秘方”中五种粮食的配比作了适当的调整:高粱24%,大米28%,糯米7%,荞麦31%,玉米10%。
1960年以后的优化配方用小麦取代了荞麦,并对五种粮食的配比进行了更为精细的调整:高粱36%,大米22%,糯米28%,小麦16%,玉米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