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9548|回复: 26

转发网上找的配糟的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3 15: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本文分析了配糟在小曲清香白酒发酵中所起的作用。配糟用量的多少对出酒率、酸酯以及感官指标的影响。

  关键词:配糟  小曲清香白酒    配糟量   酸酯含量  出酒率  

    1 配糟的作用

配糟在小曲清香白酒发酵中起调剂温度、酸度、淀粉浓度的作用。配糟的用量直接关系着发酵的速度快慢,配糟量小,发酵升温猛,后期增酸多。配糟量过大,发酵速度慢,残余淀粉多,影响出酒率。配糟用量的多少还关系着酒中香气物质生成的多少,从而影响酒质。

    2 配糟用量的多少对出酒率、酸酯以及感官指标的影响

针对是否用配糟以及配糟量的多少,(2010年3月—2011年2月)月份对出酒率、酸酯及感官的影响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对比试验,对比如下

  酒种:高粱酒综合样(折合酒精度:55%vol)

  表一:春季试验情况(2010年3月、4月、5月)

  表一(1)

发酵
周期
配糟
比例
出酒率(以
60.5%)计
总酯
总酸
感官评定
28天
1:0
46.0
0.75
0.55
粮香不突出、酒香清淡、入口淡爽
1:0.5
52.0
1.15
0.62
粮香稍突出、酒香稍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0.8
52.5
1.52
0.73
粮香突出、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
52.6
2.65
0.95
粮香突出稍有糟香、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5
52.8
3.12
1.12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口感略粗糙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1:2
53.0
3.58
1.45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酒味稍杂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表一(2)

发酵
周期
配糟
比例
出酒率(以
60.5%)计
总酯
总酸
感官评定
35天
1:0
46.2
0.78
0.59
粮香不突出、酒香清淡、入口淡爽
1:0.5
52.1
1.65
0.64
粮香稍突出、酒香稍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0.8
52.3
1.87
0.89
粮香突出、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
52.7
2.89
1.12
粮香突出稍有糟香、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5
52.9
3.45
1.35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口感略粗糙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1:2
53.2
3.62
1.56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酒味稍杂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5: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表一(3)

发酵
周期
配糟
比例
出酒率(以
60.5%)计
总酯
总酸
感官评定
60天
1:0
46.1
0.81
0.61
粮香不突出、酒香清淡、入口淡爽
1:0.5
52.0
1.78
0.97
粮香稍突出、酒香稍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0.8
52.1
2.52
1.08
粮香突出、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
52.5
3.10
1.39
粮香突出稍有糟香、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5
52.7
3.67
1.58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口感略粗糙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1:2
53.0
3.98
1.74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酒味稍杂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从表一(1)、(2)、(3)对比来看,春季温度比较适宜,配糟比例为1:0.5左右、发酵周期为35天,出酒率和酒质比较理想。

  表二:夏季试验情况(2010年6月、7月、8月)

  表二(1)

发酵
周期
配糟
比例
出酒率(以
60.5%)计
总酯
总酸
感官评定
28天
1:0
46.6
0.62
0.50
粮香不突出、酒香清淡、入口淡,后味稍苦
1:0.5
51.7
0.88
0.72
粮香稍突出、酒香稍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0.8
52.2
1.65
0.79
粮香稍突出、酒香稍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
52.5
2.78
1.06
粮香突出、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5
52.7
3.25
1.35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口感略粗糙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1:2
52.9
3.68
1.65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酒味稍杂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5: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表二(2)

发酵
周期
配糟
比例
出酒率(以
60.5%)计
总酯
总酸
感官评定
35天
1:0
46.2
0.68
0.59
粮香不突出、酒香清淡、入口淡爽
1:0.5
52.1
0.95
0.65
粮香稍突出、酒香稍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0.8
52.3
1.07
0.69
粮香突出、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
52.7
1.39
1.12
粮香突出稍有糟香、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5
52.9
3.45
1.35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口感略粗糙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1:2
53.2
3.62
1.56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酒味稍杂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表二(3)

发酵
周期
配糟
比例
出酒率(以
60.5%)计
总酯
总酸
感官评定
60天
1:0
46.1
0.71
0.52
粮香不突出、酒香清淡、入口淡爽
1:0.5
46.5
0.81
0.68
粮香稍突出、酒香稍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0.8
47.2
0.81
0.62
粮香突出、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
52.5
1.55
1.10
粮香突出稍有糟香、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5
52.7
1.73
1.37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口感略粗糙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1:2
52.6
2.60
1.18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酒味稍杂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从表二(1)、(2)、(3)对比来看,夏季气温相对较高,配糟比例为1:1左右(降低糖化醅的温度,确保发酵醅低温缓慢发酵)、发酵周期为 35天,出酒率和酒质比较理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5: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表三:秋季试验情况(2010年9月、10月、11月)

  表三(1)

发酵
周期
配糟
比例
出酒率(以
60.5%)计
总酯
总酸
感官评定
28天
1:0
47.1
0.65
0.47
粮香不突出、酒香清淡、入口淡爽
1:0.5
49.0
0.85
0.52
粮香稍突出、酒香稍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0.8
51.0
1.52
0.72
粮香突出、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
52.0
1.65
0.95
粮香突出稍有糟香、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5
53.0
3.12
1.12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口感略粗糙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1:2
56.0
3.43
1.20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酒味稍杂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表三(2)

发酵
周期
配糟
比例
出酒率(以
60.5%)计
总酯
总酸
感官评定
35天
1:0
46.2
0.68
0.19
粮香不突出、酒香清淡、入口淡爽
1:0.5
52.1
0.95
0.65
粮香稍突出、酒香稍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0.8
52.3
1.87
0.89
粮香突出、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
52.7
2.89
1.12
粮香突出稍有糟香、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5
52.9
3.45
1.35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口感略粗糙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1:2
53.2
3.62
1.56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酒味稍杂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5: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表三(3)

发酵
周期
配糟
比例
出酒率(以
60.5%)计
总酯
总酸
感官评定
60天
1:0
46.5
0.66
0.60
粮香不突出、酒香清淡、入口淡爽
1:0.5
52.0
1.38
0.72
粮香稍突出、酒香稍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0.8
52.1
2.52
1.66
粮香突出、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
52.0
3.10
2.20
粮香突出稍有糟香、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5
52.3
3.67
2.66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口感略粗糙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1:2
52.2
3.98
2.88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酒味稍杂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从表三(1)、(2)、(3)对比来看,秋季气温相对较高,配糟比例为1:1左右、发酵周期为 35天,出酒率和酒质比较理想。

  表四:冬季试验情况(2010年12月、2011年1月、2011年2月)

  表四(1)

发酵
周期
配糟
比例
出酒率(以
60.5%)计
总酯
总酸
感官评定
28天
1:0
47
0.65
0.52
粮香不突出、酒香清淡、入口淡爽
1:0.5
49
0.85
0.52
粮香稍突出、酒香稍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0.8
51
1.52
0.72
粮香突出、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
52
2.65
0.95
粮香突出稍有糟香、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5
53
3.12
1.12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口感略粗糙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1:2
56
3.43
1.20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酒味稍杂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3 15: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表四(2)

发酵
周期
配糟
比例
出酒率(以
60.5%)计
总酯
总酸
感官评定
35天
1:0
46.2
0.64
0.51
粮香不突出、酒香清淡、入口淡爽
1:0.5
52.1
0.95
0.65
粮香稍突出、酒香稍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0.8
52.3
1.87
0.89
粮香突出、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
52.7
2.09
1.12
粮香突出稍有糟香、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5
52.9
2.45
1.35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口感略粗糙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1:2
53.2
3.62
1.56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酒味稍杂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表四(3)

发酵
周期
配糟
比例
出酒率(以
60.5%)计
总酯
总酸
感官评定
60天
1:0
46.1
0.67
0.60
粮香不突出、酒香清淡、入口淡爽
1:0.5
52.0
1.75
0.88
粮香稍突出、酒香稍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0.8
52.1
2.08
1.02
粮香突出、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
52.5
2.16
1.20
粮香突出稍有糟香、酒香浓郁,入口绵甜、口感柔顺醇厚
1:1.5
52.7
2.32
1.67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口感略粗糙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1:2
53.0
3.67
1.98
糟香突出、酒香丰满,入口绵甜、酒味稍杂具川法小曲的特点

  从表四(1)、(2)、(3)对比来看,冬季气温相对较低,配糟比例为1:0.5左右、发酵周期为60天,出酒率和酒质比较理想。

综合上表,无论在什么季节,配糟的使用对酒质和出酒率有着深刻的影响。根据所处的气候特点和酒体设计要求,确定冬季配糟比在1:0.5,夏季配糟比在1:1。

  3、配糟的质量

  配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发酵的顺利进行,对配糟质量的要求:酸度不超过1.2,水分70%左右,色泽红润、疏松不发粘。

     4、配糟的温度控制

配糟的温度根据室温和糖化醅的温度定,室温低于25℃,配糟应低于室温,使配糟温度和糖化醅温度形成一定的温差,糖化醅的温度应高于配糟温度1-2℃即可达到发酵醅最佳发酵温度;室温高于25℃,配糟应略高于室温(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3 23: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这个怎么操作?是不是把发酵成熟酒糟放到下次糖化廖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1: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沙漠王子 发表于 2014-9-23 23:11
请问这个怎么操作?是不是把发酵成熟酒糟放到下次糖化廖里?

我做过一次,还没出酒,我是把蒸好酒,剩下的部分,挤挤干,称重十斤,再蒸10斤粮拌曲混合在一起发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4 14: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沙漠王子 于 2014-9-24 14:45 编辑
夏之骄_阝日 发表于 2014-9-24 11:27
我做过一次,还没出酒,我是把蒸好酒,剩下的部分,挤挤干,称重十斤,再蒸10斤粮拌曲混合在一起发酵

用蒸过的酒糟?确定吗?(蒸过的酒糟闻着酸溜溜的味道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24 15: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沙漠王子 发表于 2014-9-24 14:39
用蒸过的酒糟?确定吗?(蒸过的酒糟闻着酸溜溜的味道啊?)

固态的糟,我的有一股子酱香(放了豌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酿酒吧 ( 公安网备41172102000150号/豫ICP备12020028号-1 )

GMT+8, 2025-5-3 23:08 , Processed in 0.05601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