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际酒业交易中心11月6日在其官网上披露一份检测报告:西凤•国典凤香5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下称:西凤年份酒)的两项塑化相关化学添加剂的含量不符合相关标准。 对此,中国网财经记者联系西凤酒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对方回复。 塑化剂超标近三倍 上述报告显示,西凤年份酒的邻苯二甲酸异丁酯(DIBP,俗称“增塑剂”)检测结果为1.44mg/kg,报告为限值0.5mg/kg;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俗称“塑化剂”)检测结果为1.02mg/kg,对应限值为0.3mg/kg。两项塑化相关化学添加剂的含量均接近限定标准的三倍。 据了解,此次检测结果是对三瓶60%vol、500ml/瓶的西凤年份酒检测得出。对此,西凤股份发布公告称,该批次年份酒是在2012年5月定制生产。在2013年的白酒检测中,不含DBP指标检验项目,因此完全符合彼时(GB/T19508-2007)的安全标准。但是目前仍有部分该批次产品在市场流通,出于负责态度,在报请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示后,启动召回 严重依赖外购基酒 西凤酒的上市之路非常坎坷,其对基酒外采的长期依赖就是其中一个“绊脚石”。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西凤酒外购基酒数量分别为21238.24吨,18179.56吨和19439.12吨,外购基酒占比分别为68.03%,67.36%和70.31%。 业内人士表示,西凤酒的外购基酒占比颇大,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一旦基酒品质出现问题或价格出现波动,都会形成毁灭性打击。 朱丹蓬表示,严重依赖外购买基酒对于酒企自身的品牌影响以及对凤香的影响很大,凤香是自成一派的,对外购买基酒是对凤香特有的酒体和酒种的一种讽刺。 除了外购基酒,西凤酒还委托生产成品酒。据了解,西凤酒的成品酒采取自主生产与合作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成都龙宇酒业有限公司、哈尔滨老白酒厂作为合作厂商。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西凤酒合作生产产品分别占总销量的31.83%、37.21%和36.44%。 还是我们自酿酒喝得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