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秦时明月汉时酒 于 2020-5-4 09:12 编辑
酱香987,没有那又硬又小的红缨子还真做不来。去年重阳节,按捺不住,搞了100斤山东糯高粱,一发含水率39%,下曲20%,糖化顶温51℃,发酵一月,稻壳用量5%,不出酒;二发含水率41%,下曲20%,堆积顶温48℃,发酵一月,稻壳5%,出酒5斤40度;已经有部分高粱呈黑色,空壳状,实在耗不起。三发加100斤新粮,含水率49%,曲20%,糖化顶温47℃,和二发酒糟拌一起,发酵一月,加稻壳15%,出酒40斤71度,没曲了,丢糟处理。将近一半的高粱已经呈空壳状。本次实验,累计投入原料成本超1000元,耗时3个多月。抛开原料成本不说,时间成本实在是太大了。 通过此次实验,证明没有红缨子,987工艺根本无从谈起,一般糯高粱软,两个轮回之后即开始出现空壳粮食,根本支撑不起9个轮回。另外量小,发酵升温困难,顶温也不过30℃,而且顶温保持时间不过两三天,之前见有的酿友,用辅助加热设备,可以保持37摄氏度。个人感觉,顶温最好还是靠发酵产热维持好一点。 今后搞不到红缨子,绝对不玩酱香,即使搞到,9个月也很漫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