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5473|回复: 59

浓香型大曲酒制作工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30 12: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的论坛朋友说有些东西太专业花了,所以这次尽量来方言版的,有异议可以随时反驳、探讨
原料:
要点:原料新鲜无霉变,曲质水质是关键。
粮粉粗细要均匀,熟糠拌料要执行。
1.巴王酒采用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按比例组合作为原料。大曲酒采用单高粱作原料,所采用各种粮食要求新鲜,颗粒饱满、无杂质、霉变,粉碎粗细要一致,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都要粉碎成鱼蛋状,不能过细,以免腻糟。
2.小麦是制曲的主要原料,要求颗粒饱满,干燥无杂质、霉变(制曲工艺另述),麦曲粉碎粗细以通过5mm筛孔为宜,化验指标要求糖化力450以上,酸度1以下,水分13%以下,严禁使用霉烂变质的麦曲。
3.水是制酒的必要条件,水质好坏与酒质关系极大,酿造用水感官指标要求无色透明,冷热皆无异味,清爽适口。理化指标必须基本符合饮用水标准。
4.糠壳是制酒必须的填充剂,要求新鲜、干燥无霉变,呈金黄色为佳。在使用前的头天,要用大火猛蒸40min以上,闻有谷香,无异臭味,出甑敞开摊凉备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2: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朱定国 于 2015-6-30 14:11 编辑


不要再在论团里面加好友,那上面我玩不来,打字又慢啊,直接可以加我扣扣 1126713704

配料、拌合:
要点:配料比例需稳准,拌料关键要均匀。
灰包疙瘩消灭尽,润料时间要保证。
1.配料:巴王酒以五种粮粉按比例投料。大曲酒配料只以单一的紅粮粉,每甑投料量视季节分别在200kg到160kg之间,如遇上上排发酵不正常,出窖糟淀粉含量过高,也可适当减少投料量,或适当增加用曲量来解决。配料要求比例及数量准确,以免影响糖化发酵及酒质风格。
2.拌料:拌料前准确的挖够一甑母糟,挖平铺开倒上粮粉,用扒锄和铁掀翻造2至3次,以拌匀不见白面为准,盖上适量的熟糠壳(按母糟干湿灵活掌握,掌握对粮重比20%——25%范围)。然后堆积润料一小时以上,装甑前10min再次认真翻造两次,再使糠壳与粮糟拌合均匀,注意消灭灰包疙瘩,然后传扰收堆,撒上少许糠壳。在翻造的过程中既细又快,以免减少酒精挥发损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2: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蒸馏
要点:轻松匀薄装好甑,蒸粮时间要保证。
量质摘酒酒质好,截头去尾不可少。
1.装甑。装甑前首先放足底锅水,把甑篾清扫干净,撒上糠壳一薄层(约1.5kg),装入一层糟子(铺满甑篾),待底锅水开后方可逐步探气上甑,在装甑过程中要做到弯腰低撒,轻撒匀铺,力求做到轻、松、匀、薄,气来的匀,又不充气,不跑气。装满甑后,用手扒平糟子,中间下凹3cm左右,用扫帚扫平,待蒸汽离甑面3cm左右时压盘后,迅速安好过气管,渗满几处水碗,安好接酒桶,约经3到5min开始流酒。
2.摘酒。严格掌握缓火放酒,流酒温度应该控制在25℃到28℃为宜,每甑截头去白色浑浊液后,接头酒0.5kg,单独交库储存。要严格执行量质摘酒,合格一级酒的基础酒要具有巴王酒的特色香气,无怪杂味尾子干净。烤接一级酒时要求每个窖池中、下层红糟,一般每甑截头去尾后,就开始接合格的一级酒的基酒,如果截头酒后仍有怪杂味,应接部分二级酒后,才开始接合格的一级酒。要做到人不离岗位,不断尝评,发现不合格酒的要求立即接入二级酒中,并注意将味正的低度甜尾接入合格酒中,在交酒时要分等按质并坛,特别是下层红糟。要求尽量多接一级合格酒,又要保证质量,才能提高优质率、特别是烤“双轮低糟”时,必须先冲洗甑子、冷却器、便换底锅水等。合格特等酒必须具有特殊的浓香回甜,清爽无杂味,后尾尽。味约差时接次特等酒,一定要按等次分清,等级酒要分清各单独并坛交酒。断花接酒尾,成品酒应保持在63——68°为宜。最低不得低于62度,低于62度者应作事故追查处理。酒尾要吊尽,粮糟和面糟应吊70kg以上,丢糟应吊50kg以上。复烤酒尾时必须待出甑完毕,撒上糠壳,装上一层糟子后,从甑边的“水眼”,才能将酒尾转入锅底内进行复烤,严禁从甑篾倒入,以减少酒精挥发损失,提高蒸馏效率,黄水必须在应用作酯化液,酯化酒后其多余的必须在每天的最后二到三甑时复烤(最好用于烤面糟时复烤),做到底锅水每甑必须更换,特别是烤黄水以后的底锅水,后必须拿清水清洗锅底及甑子冲洗干净。丢糟酒除回窖而外,剩余的拿去做酯化酒处理来提升质量,不论任何理由交酒库,应论事故追查处理。
3.装甑、流酒时间与蒸汽压力控制。
粮糟装甑时间以流酒前35-40min为宜,蒸汽压力在0.015——0.03Mpa左右,面糟装甑时间以流酒前30——35min为宜,蒸汽压力在0.02——0.03Mpa左右,丢糟装甑时间从流酒前25——30min为宜,蒸汽压力在0.03——0.04Mpa左右.装甑时气压不宜过大要均匀,以保证气来得匀。流酒时除了严格掌握缓火放流酒外,也要做到气来得均匀,才能提高优质率。吊尾酒及尾水时应适当加气,达到大火蒸粮要求,但不要冲盘跑气,从流酒算起,蒸粮时间应保证为一小时,才能抬盘出甑,熟粮感观标准:内无生心,外不粘连,即柔熟透心,不起疙瘩。面糟丢糟吊完尾酒即可出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2: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凉堂操作(出甑、加量水、摊凉、加曲)
要点:眼观天时温拿准,合理用曲曲撒匀。
母糟干湿定量水,低温发酵坚持行。
1.出甑。关好蒸汽,快速出糟,分堆均匀。
出甑前根据季节及入窖酸度需求确定是否需要抬盘冲酸,如需要则抬盘冲酸5——10min(由于全部是新提窖,暂不执行),出甑时按要求备足量水,出甑过程要迅速,并要均匀分堆,趁执加入量水,丢糟出甑后不要彻底将残糟清扫除,保持摊坝清洁。
2.打量水。热加冬减,上多下少,边加边拌,并结合母糟干湿灵活掌握量水用量。量水温度应保持在85℃以上,使用量一般掌握在,旺季90%—95%(对粮重量比),平季用量在95%—105%,淡季在100%—110%,热季适当多打,冬季适当少打,总的原则是以母糟干湿程度,灵活掌握量水的用量,力求水份合适,一般下层少打,上层多打。从下到上,逐步增多,但上下层之间的差距不宜过大,粮糟刚出甑要即时加入量水,并按2—3次分量加入,要边加入量水,边进行翻造拌和,以均匀吸收不向外溢出为准。
3.摊凉。出甑完毕打量水后,用扒锄和铁掀将粮糟翻造两次,务必使粮糟吸水均匀,均撒匀铺速上晾糟棚(床),开启排风扇迅速降温,反复翻糟底翻面避免粮糟降温不均匀和粮糟起疙瘩,看季节、看室温,在达到所需要温度高2—6℃时停止降温,在整个摊凉的过程中,要求紧张操作,尽量缩短摊凉时间,以避免淀粉老化和杂菌感染,从翻造到入窖,整个摊凉时间,冬季不得超过25min,热季不得超过40min。入窖温度应根据地温来确定,摊凉前应先测地温确定入窖温度,一般冬季粮糟底糟在25℃左右,第二甑在20°C左右,第三甑以后16—19°C左右。面糟第一甑25℃左右,第二甑20℃左右,第三甑以后16℃—19℃。面糟第一甑25℃左右,中间的为28—30℃左右,最后一甑(接触封窖泥)为30—32℃为宜。
4.撒曲。要求根据气温变化决定下曲温度,品温摊凉到热季平温,冬季比入窖温度高1—3℃,停扇撒曲,撒曲时,要特别注意撒匀,尽量减少曲粉飞扬损失,用曲量24%(对粮比重),面糟每甑下曲20kg,丢糟专用曲每甑2.5kg,撒完毕翻造收堆,使曲粉与粮糟混合均匀,检查品温入窖,在粮糟的入窖过程中。必须每隔一甑用丢糟酒3—5kg左右加两倍清洁水稀释,均匀泼洒到粮糟内面上,促使糖化发酵的正常进行,若因晾堂操作不当,使入窖糟温偏低时可适当提高回酒温度,每班第一甑糟入窖前窖内的粮糟必须回酒提温和抑制杂菌繁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2: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入窖及入窖条件的配合
要点:理化指标勤检查,感官鉴定不可少。
季节变化影响大,入窖条件配合好。
1.入窖。每甑入窖完毕,要扒平踩窖,以排出空气,减缓发酵速度,一般冬季花踩,热季紧踩,下层花踩,上层紧踩,踩完检查品温,作好记录。入窖品温要求甑与甑之间、四角之间温差在1℃以内(除底层一、二甑外)。每窖最后一甑入窖完毕,要踩紧拍光,放置隔篾,再盖面糟。面糟必须踩紧,一般每窖要保持两甑以上,最好三甑,最后一甑面糟完后传堆收窖,并踩紧拍光,然后安放检温筒,撒上一层糠壳后封窖。
2.回酒。回酒发酵是培养香糟,加速新窖的老熟,提高产品的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必须坚持实行。回酒量不宜过多,一般每甑回丢糟酒2.5—4kg(60度标准)。加两倍左右的清水,即将回入窖内的酒稀释20度左右,使入窖糟的酒精含量不得超过2%,分每甑或者隔甑回入窖内(正常的可隔甑,不正常的必须甑甑回酒)。凡一天不能封窖的窖池,冬季要采取“尾酒隔热”措施,由于多种原因当天不能封窖的,第二天第一甑前必须回酒。发现母糟代腻、粮糟坨坨时更应坚持回酒,还要适当多回,回酒时要窖边多回,泼散泼匀。并要从应打量水中减去回酒用水量,回酒温度一般平入窖糟温度,在冬季如因晾堂操作掌握不当,造成入窖温度过低时,可适当提高回酒温度。
3.入窖条件的配合。根据不同季节,严格掌握好入窖条件是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环。糠壳、水分、温度、酸度、淀粉含量等是入窖条件中最重要的因素。
一 、糠壳。糠壳在酿酒过程中起疏松作用,用量过少,将使母糟发粘现腻,导致发酵不良,影响产质量;用量过多,糟的用量相应减少,入窖糟现糙,必然升温快,造成发酵不良和质量下降。所以应在保证粮糟正常发酵前提下尽量少用糠壳。
二、 水份。水为酿造必须,没有水,糖化发酵就不能进行,但水份过多,酒味淡薄,又易使糟子发软现腻,必然增加糠壳用量。影响产品质量。过少不利于糖化发酵,影响产品质量。出甑粮糟通过打量水翻造后的感观指标以呈现水露露状为宜。理化指标:入窖糟54—56%,出窖糟59—61%。
三、 温度。入窖温度是操作中必须严格掌握的技术关键之一。由于酵母菌自身是不耐高温的,因而发酵顶温(窖心温度)最好维持在35℃以下,掌握发酵温度以“前缓、中挺、后缓落”为最好,即前期1—5天升温缓慢,5天以后升温较快,12—15天后达到最高温度。并稳住在15到20天以后才缓慢降温为最好。为达到此目标。必须坚持适当低温入窖。入窖温度高,酶的活力大大加速,必然前期升温过快过猛,但酶的活力很快趋于衰弱或钝化,促成后期酵母很快死亡。形成发酵没有后劲,导致发酵不完全,同时给杂菌造成有利条件。不仅当排产量不好,还将使得母糟酸度增加,影响下排生产。由于曲酒发酵时间长,入窖温度低,可使窖内温度缓慢。淀粉酶不易破坏,酵母活力强,有利于有益菌在最适温度下进行较长时间的发酵,相对控制杂菌的繁殖,减少营养物质被杂菌利用的机会,出窖糟酸度小,为下排生产创造良好条件。所以说低温入窖是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手段。在热季,由于气温和设备的限制,不可能做到低温入窖,只有通过减粮(降低入窖时的淀粉含量)和适当减糠加水来调剂配合。在冬季,低温入窖也是有限度的,应掌握发酵温度最好升到32度以上,即粮糟入窖温度最低不得低于16度。
四、酸度。糖化和发酵必须在一定的酸度条件下,才能顺利进行。入窖酸度应保持在1.5至2.2之间,过低影响质量,过高影响产量,甚至倒窖,超过2.2以后,应“抬盘大火冲酸”,必要时采取强降酸,减少20%的糟醅,适当增加适量糠壳,增加适量的量水,加强滴窖、勤舀等降酸措施来解决。出窖酸度在3至3.8之时,超过3.8以后,应进一步加强滴窖勤舀工作,以降低酸度(多舀50kg黄水约降0.5%个酸)。名优酒生产质量第一要注意保留底层的母糟不丢,以后保持一定的酸度,培养香糟。
五、 淀粉含量。淀粉含量因随季节不同而增减,在生产上是通过增减粮来实现的。一般入窖糟的淀粉含量旺季(十一、十二、一、二、三、四月)应在18%—20%之间。平季(五、六、九、十月)应在18%—19%之间,淡季(七、八月)应在17%—18%之间。一般从五月份(室温达到25℃时)开始减粮,九月份气温显著下降时,逐步加粮。出窖糟的淀粉含量应保持在9%左右,超过11%时,应当适当减粮(适量的加曲)。根据我厂甑的容积,要求粮醅比按旺、平、淡分别为1:1.45,1:5,1:5.5左右,以保持正常的淀粉含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2: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封窑及发酵管理
要点:严密封窖防裂缝,精细管理莫放松。
定人定时查温度,发酵情况掌握住
1.封窖。封窖泥要定期渗入部分的黄泥拌匀并踩柔熟,均匀的铺盖在窖面上,其厚度为12—16cm(热季应比冬季约厚),用泥掌细皿光。封窖完毕,记录好封窖的时间与窖心温度。
2.清窖。封窖后要每天清窖一次。先撒上少量清洁水,再用皿子细致皿光。要认真将窖清好,以防空气进入窖池,而引起糟子霉烂。通过5—7天(冬季酌情适当延长),清窖后,窖泥表面收汗不沾手时,盖上塑料(不含塑化剂)。
3.发酵周期及管理。从封窖之日起到开窖之日止,称为发酵周期。原则上50—70天最好(能保证产量又能保证质量,)(新提窖另外40—45天最好,尽快提升糟醅活力为重点)。从封窖之日起,要每隔24小时检查一次窖心温度和吹口反映情况,作好记录。这一工作坚持15天以上,以掌握窖内发酵情况,为下排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在发酵中期和后期(即15天以后),也要每隔2—3天揭开塑料布检查一次,发现窖内糟子下跌,封窖泥不严密时,应及时整理。不准窖皮泥起裂缝并将窖池周围打扫干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2: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起窖
要点:起窖之时莫伤害,滴窖勤舀要做到。
堆糟面积要缩小,开窖鉴定坚持好。
1.开窖。开窖前揭开塑料布,将窖池周围打扫干净。用铁弯刀划开封窖泥,用手擦去糠壳。移入泥坑用清水发湿(最好用锅底水),供下次封窖用。封窖泥要捡干净,注意避免将糠壳和丢糟带到封窖泥内。
2.起丢糟。起糟前应将堆糟坝、道路及窖池周围打扫干净,如有霉糟也一并清除。先起丢糟,后起母糟,分别堆放,分别蒸馏。起丢糟到接近母糟隔篾时,注意不要挖得过深,尽量避免母糟带入丢糟内,但丢糟一定要清扫干净。严禁将丢糟混入母糟内。丢糟起完后要将窖池和道路打扫干净,再起母糟。
3.起母糟及滴窖。起母窖前要先在堆糟坝及道路上撒上糠壳一薄层。跑窖起窖法(按每天工作甑口,分层起糟,分层蒸馏,移入另一窖池)和整窖起窖法(分层起糟,下层糟盖在上层糟上面,混合蒸馏,还入原窖)。都要严格执行“见湿不起”,,即上层母糟起到现黄水时,停止起糟。在窖池低的一方打黄水坑二尺宽以上至窖池底部,糟面成倾斜状进行滴窖。滴窖时间应保持在16小时以上。窖内黄水要勤舀,待滴尽黄水后再起下层母糟。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将下层母糟作面糟丢掉,糟子起到堆糟坝后,应尽量缩小堆放面积,并用力踩紧拍光,撒上糠壳。热季不宜把糟起到堆糟坝上,最多动工前的二甑为宜,以减少杂菌侵入和酒精挥发损失。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都要注意保护窖池,不得将窖壁及窖底挖坏,又不得将窖泥带入母糟中。
4.开窖鉴定。在滴窖期间,灶(组)长和管窖人。要选定适当时间,召集全灶(组)人员对糟醅感官评定,颜色、气味、综合分析,母糟进行技术鉴定,查阅上排生产记录和化验数据,分析发酵情况,确定本排配料、入窖温度、操作技术措施等,互相配合。确定后不要随意改变,从而不断提高技术水平。
5.留双轮底槽。双轮底槽对提高产品质量有显著作用,所产酒酸酯含量高,味特殊浓香,是勾兑优质酒的精华,要全面推广,当母槽起至接近黄水出现时,在窖内起1.5甑母槽在另一个空窖下面,并将这1.5甑母槽铺平在窖底(窖底面整样要基本上一致),然后用竹篾隔开,分“连续双轮底”和“隔排双轮底”两种留法(每甑加入高温曲粉20kg,自留酒30kg自备使用,酯化液4kg拌匀后踩紧踩平),按要求每个窖池都要留及都要制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2: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翻沙回酒半年窖制作(调味酒)
1.新窖要求生产3排后开始下4排才能制作翻沙回酒半年窖的要求,无渗透水现象,并且发酵升温正常,发酵周期在30天以上的窖池进行制作。
2.翻沙时,按比例每甑均衡加入二等酒和曲粉(不准截留),酯化液等,按两甑一轮,泼撒均匀,拉平,踩紧完毕,盖好封面槽,(2—3甑以上)并加新黄泥封窖,封窖泥在10cm以上。
3.翻沙时,要求在上午或晚间操作(即当天气温较低的时刻)。
4.按工艺要求作好详细原始记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30 12: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加上整个工艺流程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30 13:08: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详细了,长知识了。雪中送碳,严重顶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酿酒吧 ( 公安网备41172102000150号/豫ICP备12020028号-1 )

GMT+8, 2025-5-9 13:45 , Processed in 0.04747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