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919|回复: 2

黄酒生产技术读书笔记6:辣蓼和中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6 14: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飞龙 于 2016-11-18 07:18 编辑

黄酒生产技术读书笔记6:辣蓼和中药
  看了本书,感觉很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摘录一下,便于以后及时搜索。

    在传统酒药生产中添加辣蓼和中药成为当代制曲之谜,存在着神秘观点。而在20世纪40年代,方心芳先生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辣蓼草中含有丰富的酵母和根霉生长索,有促进其生长作用(方心芳.蓼类所含微菌养料之研究.黄海,1948, 10)。

辣蓼草(图7-6)  (土名水蓼、虞蓼、泽蓼、川叶)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茎直立,高1m许,分枝稀疏,节突起,茎呈紫色。叶有柄,广披针形而尖,深绿色,叶面有八字状黑斑,味辛辣,托叶口缘有刺毛。秋季,枝梢出花穗,向下垂、着花很疏、白色,现淡红晕,雄蕊八枚,萼分五片,各片之间裂口较深,散布绿色的点腺,上部星红色,结实时红绿相映,极为美丽。果实有三棱,外包宿存的萼。
   关于中药添加的研究,方心芳先生设计了试验方法,现将试验结果列于表7-22:表中F值在l以上者说明有促进作用,F值在1以下者则对生长无益。

   中药促进或抑制霉菌的能力比较见表7-23。



   从表7-22可知30种中药对酵母所起的作用绝大部分是有益的,其中最好的有十数味中药,如薄荷、杏仁、桑叶、陈皮、川芎、黄柏等。其中有黄连是无益有害的。从表7-23可知,有的对这种霉菌有益,但对另一种霉菌无益,所以有的中药用也可、不用也可,而使用的中药都应考虑对霉菌和酵母菌的作用效果去合理选择,可减少中药用量,以降低成本。从总的观点看,我国古代制造酒药时使用辣蓼和中药是有一定道理的。古人可能主要考虑的是增强酒香和防病健身的目的。
   为了使后人继续研究的需要,我们再摘录其试验方法可供参考。
   方法是分别将做试验的中药每种109粉碎,加水lOOmL,煮沸10~20min。将药汁倾出,在药渣中加水lOOmL,煮沸10~20min。然后将第一次药汁与第二药汁混合。取此种混合液1mL、2mL,分别加入预先备好的两份各50mL酵母培养液中,接入酵母,培养一定时间后,测定其酵母的细胞数。以F值表示,其公式如下:

   对霉菌的试验:试药制备方法相同。方法是试药1mL,放入50mL培养液中,分别接入根霉、黄曲霉、黑曲霉,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把培养液中所长的菌丝取出烘干,称重,计算F值。
---摘自《黄酒生产技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17 14: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辣蓼草,是这种吗,以前很多的,现在不好找了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07: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阿飞龙 于 2016-11-18 07:16 编辑

辣蓼草的功效与作用
    辣蓼又叫辣蓼草,辣蓼为蓼科蓼属植物辣蓼及水蓼,以全草或根、叶入药,辣蓼有祛风利湿、散瘀止痛、解毒消肿、杀虫止痒的功效,孕妇忌服辣蓼。
    辣蓼的功效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根:治痢疾。"
    ②《泉州本草》:"清热解毒,止渴,利小便。治胃腹冷痛,中暑烦渴,小儿痢疾,蛇犬咬伤。"
    ③《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去风湿,通关窍,散瘀,解毒。杀虫,止血。"
    辣蓼的药理作用

    1、止血
    蓼叶用于子宫出血月经过多及其他出血,与麦角相似,但作用较弱。水蓼所含的苷具有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
    2、
      辣蓼(品种未鉴定)煎剂20-60%对各种痢疾杆菌于试管内均有抑制作用。
      用新鲜或干燥辣蓼全草的流浸膏或煎剂涂于皮肤,能预防小白鼠感染血吸虫尾蚴。
    3、降压
    蓼挥发油能扩张血管而有降压作用。其挥发油具有降低子宫和小肠平滑肌张力的作用。辣蓼水煎剂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酿酒吧 ( 公安网备41172102000150号/豫ICP备12020028号-1 )

GMT+8, 2025-5-2 08:22 , Processed in 0.04461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