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飞龙 于 2016-11-18 07:18 编辑
黄酒生产技术读书笔记6:辣蓼和中药
看了本书,感觉很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摘录一下,便于以后及时搜索。
在传统酒药生产中添加辣蓼和中药成为当代制曲之谜,存在着神秘观点。而在20世纪40年代,方心芳先生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辣蓼草中含有丰富的酵母和根霉生长索,有促进其生长作用(方心芳.蓼类所含微菌养料之研究.黄海,1948, 10)。
辣蓼草(图7-6) (土名水蓼、虞蓼、泽蓼、川叶)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茎直立,高1m许,分枝稀疏,节突起,茎呈紫色。叶有柄,广披针形而尖,深绿色,叶面有八字状黑斑,味辛辣,托叶口缘有刺毛。秋季,枝梢出花穗,向下垂、着花很疏、白色,现淡红晕,雄蕊八枚,萼分五片,各片之间裂口较深,散布绿色的点腺,上部星红色,结实时红绿相映,极为美丽。果实有三棱,外包宿存的萼。 关于中药添加的研究,方心芳先生设计了试验方法,现将试验结果列于表7-22:表中F值在l以上者说明有促进作用,F值在1以下者则对生长无益。
中药促进或抑制霉菌的能力比较见表7-23。
从表7-22可知30种中药对酵母所起的作用绝大部分是有益的,其中最好的有十数味中药,如薄荷、杏仁、桑叶、陈皮、川芎、黄柏等。其中有黄连是无益有害的。从表7-23可知,有的对这种霉菌有益,但对另一种霉菌无益,所以有的中药用也可、不用也可,而使用的中药都应考虑对霉菌和酵母菌的作用效果去合理选择,可减少中药用量,以降低成本。从总的观点看,我国古代制造酒药时使用辣蓼和中药是有一定道理的。古人可能主要考虑的是增强酒香和防病健身的目的。 为了使后人继续研究的需要,我们再摘录其试验方法可供参考。 方法是分别将做试验的中药每种109粉碎,加水lOOmL,煮沸10~20min。将药汁倾出,在药渣中加水lOOmL,煮沸10~20min。然后将第一次药汁与第二药汁混合。取此种混合液1mL、2mL,分别加入预先备好的两份各50mL酵母培养液中,接入酵母,培养一定时间后,测定其酵母的细胞数。以F值表示,其公式如下:
对霉菌的试验:试药制备方法相同。方法是试药1mL,放入50mL培养液中,分别接入根霉、黄曲霉、黑曲霉,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后,把培养液中所长的菌丝取出烘干,称重,计算F值。 ---摘自《黄酒生产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