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上的一个奇怪做法。
糖化加水跟传统上时间不一样。加水时间也和大米含水量有关,不能认死壳子 哪搞来的老古董书?没啥奇怪的。符合微生物生长规律。 这个可以做二组试一试 提前加水,工艺更接近液态发酵,出酒率液态比半固态高这个正常 这个做法不奇怪。温度超过30度时应缩短糖化时间(我的做法加大点用曲量,尽快产酒)。 tzcjm 发表于 2018-8-16 08:11
提前加水,工艺更接近液态发酵,出酒率液态比半固态高这个正常
传统熟料曲的液态做酒,要直接加很大量酒曲,这个酒曲没有加量。 学习了 老赔,新赔的区别。这个不好说那个更好更适合,还得中合自己用的酒曲,工艺特征。正常糖化在先,酵母繁殖在后。如果你的酒曲里酵母含量比较多,质量好,繁殖快,可以考虑提前加水发酵。反之得多培养些时间。个人认为事物都有阴阳两面,糖化和酒化均衡,中庸为上。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