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酒 发表于 2018-10-31 09:12:08

浅谈掐头去尾心得

本帖最后由 秦时明月汉时酒 于 2018-10-31 09:14 编辑

       掐头去尾看似简单,实则大有门道。看的论文头掐1‰,去尾要不停的尝,确定截酒时间。经过一年多的蒸酒,掐头从1‰掐到1%-2%,去尾从50度提高到60-65度(不根据温度矫正,65度到70度截酒)。掐头量为什么增大?自酿不勾兑,多掐头可以降低甲醇含量。做过两次理化检验,1‰和1%,甲醇含量相差1倍。60-65度时,酒就开始有邪杂味了。也不用接太多酒尾,度数越低,邪杂味越大,以蒸酒结束,酒尾不浑浊为度。酒头回窖增香,酒尾当锅底水,都不浪费。

qing 发表于 2018-10-31 11:08:38

不错呀,就是能耗增加啦,酒体缺酸不?

caixuehan820116 发表于 2018-10-31 09:38:57

用实践证明一切,欢迎多分享

qtzxcyl 发表于 2018-10-31 09:40:57

酒头回窑增香是怎么操作的,请指教一下谢谢。酒尾当锅底水会不会也产生杂醇进到新一锅的酒里。

lonicwong 发表于 2018-10-31 09:55:56

本帖最后由 lonicwong 于 2018-10-31 09:57 编辑

浪费的是燃料。
老秦要思考一个问题,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酒尾的作用你还没有拿捏好,所以你用酒头来作好酒。你这样子做酒,人家会怀疑你用食用酒精串蒸;P
希望老秦能有更大提升。

瓜农 发表于 2018-10-31 09:58:46

掐到60-65度,这可够狠的,这样出酒率是不是小了很多 :o

自蒸自饮 发表于 2018-10-31 10:43:46

油爆花生 发表于 2018-10-31 11:08:04

本帖最后由 油爆花生 于 2018-10-31 11:09 编辑

你是不是加稻壳之类的了?

我的纯带皮高粱    甲醇含量为0
甲醇俗称木精,首次是从 干馏木材中获得.也就是说:"木越多甲醇越多"

cwsff 发表于 2018-10-31 12:05:40

截酒怎么高,酒体绝对缺酸

世界水手 发表于 2018-10-31 12:36:22

去尾到60-65度,又不勾兑,你是不是专做酒精,只喝高度酒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浅谈掐头去尾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