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松
发表于 2014-8-14 08:12:47
本帖最后由 文松 于 2014-8-14 08:14 编辑
秋意漸涼,再釀小米酒,小罈試釀原味新麴,糖化已成今日加水
文松
发表于 2014-8-14 22:12:54
本帖最后由 文松 于 2014-8-14 22:14 编辑
分享一下小米釀法,小米酒是台灣很多原住民族的傳統釀酒,多數是磨粉後煮水,釀製是以液態方式開始釀,所用的酒曲是傳統四五種葯草,甚至有抓一最含在口嚼後放入當曲;我一開始也磨成粉後加酒曲釀製,然後蒸餾,一切正常,但未蒸以前覺得酒味是酸的,事後請教專家,關鍵點在一開始就液態發酵,不能採用一般酒曲,需要有酵素脢才能在無氧下將澱粉糖化,一般的酒曲糖化是靠根霉,糖化是需要氧氣的,需要米的顆粒分明才有利於糖化,液態下糖化過程不是很完全,容易有雜菌生長
這回我以米酒釀法試看看,小米沒磨粉,泡一夜後用蒸熟,涼後伴曲,糖化四天後(因為太黏,攪拌不是很均勻,糖化時間延長),發現糖液已經很多,可見糖化進行順利,然後加水開始發酵,這樣就沒有酸味了!
文松
发表于 2014-8-14 22:21:04
比對一下小米與糯米,同樣早上加水,晚間的分離狀態類似
冰雪
发表于 2014-8-15 11:20:12
呵呵,睁大眼睛仔细看
文松
发表于 2014-8-17 19:10:02
龍眼釀酒
正值龍眼盛產季節,返鄉幾天看到南投山區今年特別豐收,老哥山上也有不少龍眼樹,也是結實壘壘!龍眼是很棒的水果,只是甜度高的水果不能吃太多,農民多半製成桂圓(龍眼乾),我覺得釀酒也是很好的保存與養生方式
龍眼( Dimocarpus longan(Lour.)Steud. ) 為無患子科( Sapindaceae )植物,龍眼肉在《本草備要》中敘述:「甘平潤,補心長智,悅胃培脾,療健忘與怔忡。能安神而熟寐,一切思慮過度,勞傷心脾,及血不歸脾諸症。」中國傳統醫學對龍眼肉的功用記術,能滋補脾血、強壯脾胃、養心安神,滋補抗衰。對於思慮過度、心神不安、健忘、心律不整、常期失眠以及貧血、神經衰弱等症,均具療效。甘偉松編著的《藥用植物學》:「龍眼,果肉稱龍眼肉、龍眼乾,為滋養強壯劑,治神經衰弱之失眠。花:稱龍眼花,用於婦女赤白帶。」「龍眼乾酒」亦是農夫小民窮冬的一大補品,睡前服用一小杯,可一睡到天亮,安神兼補元氣。
比較費工是撥開果肉,龍眼不大肉也不是很多,一顆顆都要手工撥開,而且要衛生,需要細心專心,先培養酵母菌使之健康活力後,加入到撥好的果肉罈中發酵,旺盛的生命力,強大的發泡,比預估更強大,最好留半罈空間
量測龍眼果肉甜度有25度,是高甜度水果,完全無添加下,100%的龍眼肉,讓酵母菌將甜度轉換成低度酒精,保留其營養分而無糖,又可有微酒行氣,有了荔枝釀酒的經驗,很令人期待的龍眼釀酒,靜待兩週後收成!
文松
发表于 2014-8-24 11:42:19
本帖最后由 文松 于 2014-8-24 11:46 编辑
天氣轉秋,市區還是很熱,山上已涼,再釀高梁,這回有朋友帶回大陸的安琪酒曲,比較一下差異
陸續釀了三罈,半固態一罈用台灣酒麴,一罈固態安琪酒曲,另一罈剛剛裝料的準備釀半固態比對照片兩罈是用琪酒曲的
admin
发表于 2014-8-24 12:01:35
在山上居住、酿酒真不错啊,有点像陶渊明的《归田园居》的画面
admin
发表于 2014-8-24 12:01:49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admin
发表于 2014-8-24 12:09:46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文松
发表于 2014-8-24 21:27:20
山雨飄渺雲若霧 霧中山色半沉浮 閑下無事山中住 清心洗塵意自如
山靜但聞遠梵音 停蟬忽覺已秋深 繁花落盡無人問 獨有桂香滿幽林
爐中薪火暖含香 雲霧戀山正徜徉 最是主人能醉客 塵心洗凈白煙揚
山居松雲廬歡迎同好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