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勾兑
很多消费者认为食用酒精勾兑的酒就是假酒,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市面上中低端的酒几乎都是食用酒精勾兑的白酒,这也是符合国家行业新标准的。食用酒精勾兑白酒,始于1959年。以1959年为分界线。之前是传统工艺,之后就有了新工艺。新工艺源于国家政策。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制定了《1956-1967科技发展远景规划纲要》,纲要规划了600多项科技发展目标,其中包括“酿酒新工艺”,所谓新工艺,就是不用粮食的酿酒工艺。为什么不用粮食?因为粮食短缺,于是利用木薯、红薯渣、甘蔗渣等含有淀粉的植物及其下脚料,这种酿酒新工艺1959年试验成功,其实酿出的是食用酒精,风味很差。这是因为:酒的风味是粮食所含的脂肪、蛋白质转化而成的几百种有机分子所构成,而酿酒原料几乎不含脂肪、蛋白质,所以风味很差。于是用香精、糖精调味,然后再加水,俗称“三精一水”,即酒精、香精、糖精加水。香精、糖精使口味有所改善,但与传统白酒有天壤之别。1970年以后,新工艺白酒有所改善,方法是:以食用酒精为基础,加传统工艺白酒的酒头、酒尾,勾兑香精、糖精,再加水。这实际上是传统工艺白酒+新工艺白酒。1980年以后的新工艺白酒,不再加传统工艺白酒,而是加串香酒。所谓串香酒,就是把传统工艺白酒的酒糟,或者单独蒸,或者加入酒曲短暂发酵后再蒸。目的是让酒糟里残存的香味“串入”食用酒精。1990年以后,不再用含有淀粉的植物及其下脚料生产食用酒精,而是直接用酒精厂生产的食用酒精,这样,成本更低。这个时候,又应用了色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的原理是:溶液里的任何分子,都有特定的色谱,通过仪器,即可测其色谱,测出色谱即测出分子。传统工艺白酒,除了酒精,还含有很多有机分子,具体是什么分子,以前不知道,这个时候利用色谱分析法,测出了几百种有机分子,并测出了哪些是香味分子。那么,以前在酒精里加香精,只能凭感觉,这个时候加香精就可以凭科学缺什么加什么了。为什么说市场上的白酒几乎都是酒精勾兑的?中国有许多这样的酒厂:不见拉粮食进去,不见拉酒糟出来;只见拉着酒精进去,拉着酒出来。目前市场的白酒可以分为5类:1.食用酒精+食用香精+水+其他添加剂。这个量最大。2.串香白酒+食用酒精+食用香精+水+其他添加剂。这个量次之。3.串香白酒+食用香精+水+其他添加剂。这个量再次之。4.纯粮发酵白酒+食用酒精+食用香精+水+其他添加剂。这个量更次之。5.纯粮发酵的白酒。这个量最少。当食用酒精,甜味剂,香精在人体中多了就会出现身体不舒服,比如当天上头、反胃,第二天厌食不舒服。我想大部分醉酒的人都有过类似的感受吧。 现任桃花岛主 发表于 2019-5-20 16:41
你没辙,人家便宜,最烂的三块一斤,普遍五块一斤,我朋友的酒坊现在就明着卖,明着说这个是勾兑的,五块, ...
我们是干什么点啊,我们是一群有理想有抱负的自酿人:D:D:D我们喝自己酿的酒:D:D:D我们要开创自酿的新天地:D:D:D(吹牛不打草稿;P;P;P) 五块钱的酒,很多人喝,说明喝酒的基层人士都比较穷,为什么穷呢?因为天天喝5元的酒醉生梦死,哪有时间干活赚钱呢?:lol:lol:lol 酒精厂生产的食用酒精用的什么原材料? 现任桃花岛主 发表于 2019-5-20 16:41
你没辙,人家便宜,最烂的三块一斤,普遍五块一斤,我朋友的酒坊现在就明着卖,明着说这个是勾兑的,五块, ...
是呀 便宜就行管你酒精不酒精 还没买过几元的,以前全是瓶装的,近几年才喝的散酒:lol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