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找到一个减少黄水的小方法,关于稻壳的,稻壳,稻壳!
弟兄们,我刚才在我的房子里做了一个小小的试验,我也是初学,有些事情也只能想点小办法搞一搞。 事情是这样子的。我分步骤说一下。第一,把一斤稻壳装进一个棉布袋子里。
第二,把厨房水池里放满水,把装有稻壳的袋子放里面。
第三,反复的轻揉袋子,使稻壳里的脏东西能流出来,洗的水很黑。一共洗了两遍。
第四,微微的控一下水,然后把布袋绑紧,一定要绑上下两道线绳。
第五,把绑有两道线绳的布袋,放进洗衣机的甩干桶里,甩不到一分钟。
第六,拿出来,摊到干净的地方晾干。第二天备用。
我有时在想,为什么平时固态发酵的黄水多,有时黄水多的,都怀疑这不叫固态发酵,这是半固态发酵啊,黄水太多了。 咱们小打小闹,在尽量减少粮食的含水率时,再想办法减少稻壳的含水率。 从前,稻壳都是洗完了,再清蒸,这样稻壳的含水率就大了一些,估计一斤干稻壳怎么也能吸引一斤多水吧。 于是,今天我大胆的甩干了一下,再晾一天,然后明天不用洗,直接清蒸,相当于蒸的干稻壳。 记的第一次做酒时,我的稻壳就没有洗,直接蒸的,干巴巴的,然后和蒸好的粮食拌到一起,发酵时,黄水就特别特别的少,少的我都不知道黄水是什么东西,哈哈。 蒸酒时,酒醅里基本上没有什么黄水,顶多能倒出二两黄水。那次蒸的纯玉米酒,真的可谓是满屋漂香,接出来的酒,明显就能感觉出有很好的粘稠度,味道就别提了。 再后来,有人说稻谷必须洗完再蒸,把上面的农药,化肥,灰尘,都洗掉,然后再蒸。 可是再出酒,就没有干稻壳的香了。固态发酵,控制的是含水率,很关键。 所以,我要洗干净稻壳,甩干,晾干,清蒸,拌粮食,拌酒曲。 我想这样可以控制很多的含水问题,至少干稻壳还能吸收一些粮食里的水分,并且还能使酒醅发酵时疏松,使粮食之间有空隙,有足够的空气让酒曲发挥更多的作用,发酵的更好。 我现在已经泡上二斤稻谷,四斤高粱,四斤玉米大碴子,一共十斤粮,明天开蒸,然后拌上我的清蒸干稻壳,感觉应该不错,还会出现从前的香气。 固态,固态,固态,一定要尽量减少含水率,使含水率控制在最佳的范围,要不然就成半固态了:lol:lol:lol 有兴趣的也搞一下,应该没有问题的。
差点忘记说了,布袋上绑两道线绳,是为了甩干时安全一些,如果只绑一道线绳,一但甩干时,用力过猛,线绳开了,你的甩干桶可就,,,,,全是稻壳,哈哈,所以绑两道,安全一些。 可惜我搞不来稻壳。不过这次的酒醅含水量不高,最湿的抓一把控不出来一滴水。 大经地人 发表于 2017-5-6 16:50
差点忘记说了,布袋上绑两道线绳,是为了甩干时安全一些,如果只绑一道线绳,一但甩干时,用力过猛,线绳开 ...
你这方法真好。高手在民间!:lol 秦时明月汉时酒 发表于 2017-5-6 17:05
可惜我搞不来稻壳。不过这次的酒醅含水量不高,最湿的抓一把控不出来一滴水。
老秦,你这种大神级别的人物,别看我的这些小问题,你快去蒸你的酱香大曲, 我现在比你还急呢。 你的这酱香大曲3月14号,到现在,算算,53天,54天,就这样,快蒸吧,酱香酒啊,太牛叉啊。
你能搞来稻壳,淘宝上有,一块来钱一斤,还包邮。
快去蒸酒吧,你直播的帖子,都回复到第四页了,你知道多少人在等你的酱香大曲酒吗,你还来这里关心起稻壳的事情来了,哈哈哈哈哈。:D 大经地人 发表于 2017-5-6 17:10
老秦,你这种大神级别的人物,别看我的这些小问题,你快去蒸你的酱香大曲, 我现在比你还急呢。 你的 ...
你太谦虚了。细节决定成败,控水是固态发酵非常重要的工艺。只蒸不煮,打热水或者打凉水,可以控制含水量。你这个我已经记下了。以后有机会肯定要试试。绝对管用。想搞稻壳,没有,1块一斤感觉不值。 秦时明月汉时酒 发表于 2017-5-6 17:14
你太谦虚了。细节决定成败,控水是固态发酵非常重要的工艺。只蒸不煮,打热水或者打凉水,可以控制含水量 ...
一块钱一斤稻壳一定是不值的,但是没有办法啊,哈哈。 我就那么大个锅,只有先煮后蒸,哈哈。黑龙江这么大个水稻产区,居然没有卖稻壳的,我还是在淘宝上,在山东邮来的,哈哈哈。 大经地人 发表于 2017-5-6 17:18
一块钱一斤稻壳一定是不值的,但是没有办法啊,哈哈。 我就那么大个锅,只有先煮后蒸,哈哈。黑龙江 ...
黑龙江?我怎么记得你是南方的呢?小哈家貌似是黑龙江的。 一次做18斤高粱,必需要加稻壳吗? 秦时明月汉时酒 发表于 2017-5-6 17:14
你太谦虚了。细节决定成败,控水是固态发酵非常重要的工艺。只蒸不煮,打热水或者打凉水,可以控制含水量 ...
老秦我才太谦虚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