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啤酒生产是采用发芽的谷物作原料,经磨碎,糖化,发酵等工序制得. 按现行国家产 品标准规定,啤酒的定义是:“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 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 的,含有二氧化碳气、起泡的低酒精度饮料”。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 料,古人称之为醴.大约在汉代后,醴被酒曲酿造的黄酒所淘汰.清代末期开始,国外的 啤酒生产技术引入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啤酒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 的发展,到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啤酒生产大国.
象远古时期的美索不达尼亚(Mesopotamia)和古埃及人一样, 我国远古时期的醴 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 中也记载有不同种类的谷芽酿造的醴.<<周礼·天官·酒正>>中有"醴齐",醴和啤酒 在远古时代应属同一类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饮料.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 醴消失了,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在古代,人们也称之为 醴.故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但是,根据古代的资料,我国很早就 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国都存在,醴 后来被酒所取代.在此我们进行一些考证来说明这个问题
1 中国原始的谷物酒究竟是哪种类型?
首先要弄清楚,在历史上古代外国的啤酒也好,中国的"啤酒"也好,啤酒的最基本
特征是什么?不言而喻,啤酒的最基本特征应是用谷物发芽后的谷芽作为基本原料.啤
酒中加酒花,人工加酵母菌是后来才有的.
毫无疑问,含淀粉的原料都可能用来酿酒,问题是采用何种方式酿造。不同方式
酿造的酒其类型不同。从世界范围来看,谷物酿造酒可分成啤酒和米酒两大类型。啤 酒是采用发芽的谷物酿造的,发芽的谷物既是糖化剂,本身又是酿酒原料。而米酒则
不同,需从外部加入糖化发酵剂(即酒曲)。远古时期著名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 时期的酿酒,已有证据表明当时的酒是属于啤酒类型。而对于中国远古时期的谷物酒,
究竟属于哪一种类型,还并未彻底了解清楚。主要的观点有:
中国最早的谷物酒是醴和酒,这两种饮料酒按不同的方法酿造,醴相当于啤酒,
用麦芽酿成,酒是用酒曲酿成。第二种观点是原始的饮料酒是不分的,都是用发霉或
发芽的从物酿成的,还有一种观点是酒和醴都是用酒曲酿成的。下面分别讨论。
(1)曲造酒,蘖造醴 第一种也是较为普遍的看法是:酒和醴历来就是两种不同方
法酿造的酒精饮料。 在中国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出现了酒和醴这两个字。 醴和酒是分别叙述,互不相混的。有专家认为这是不同的两种方式酿造的酒精饮料。
(温少峰等:<<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
但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
周朝的著作<<书经·说命篇>>中有"若作酒醴,尔惟曲蘖"。从文字对应关系来看,
可以理解为曲酿酒,蘖作醴。明代的李时珍也持有同样的看法。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说:"古来曲造酒,蘖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
传,则并蘖法亦亡。"西方的啤酒,酒精度一般为4%左右,而我国的黄酒其酒精度可达
15-20%。这是黄酒取代原始啤酒的基本原因。
西汉,蘖的生产还未停止,醴仍是酒精类饮料的一部分。<<史记·货殖列传>>中
有"蘖曲盐豉千合"之记载。汉代因与匈奴发生战事,汉败,还要向匈奴贡奉蘖(见<<史
记·匈奴列传>>)。<<汉书>>记载:有一个人叫穆生的人,不会饮酒,每逢被邀请参加
酒宴时,主人都为他准备醴这种酒度低的饮料,后来穆生受到了冷落,就不再为其设
醴了。从这一则记载还可看出,醴是一种酒度很低的酒精饮料,适合于不会饮酒的人。
现代酿酒专家朱宝镛先生提出:我国用谷芽酿造醴酒,和巴比伦人用麦芽做啤酒,
差不多同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彼此之间是否有联系却无从考察"(朱宝镛:"酿酒工业 的变迁")。对这个即有趣,又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看来还需要时间才能得到充分
的证据。酒类品种的变化及酿酒技术的变迁,很可能会从一个侧面反映不同民族人们 之间的相互交往。谷物酿酒的起源这一问题的考察应当放在更为宽广的历史和地理的
环境中。
此外还有一些观点,如日本的山崎百治先生则认为:曲和蘖向来就是两种不同的东
西。但曲是块状的饼曲,后来发展成为大曲,酒药(小曲)等;蘖则为散曲, 后发展为 黄衣曲(用于酱油,豉的生产)和女曲(用于清酒生产)。
(2)曲蘖是发芽发霉的谷物
第二种观点是现代方心芳先生提出的,他认为曲蘖是发霉发芽的谷粒,即酒曲。
即在远古时代,曲蘖是不分的。后来才分化为谷芽,酒曲和黄衣曲。”这样可理解为, 即然曲蘖不分,酒醴在远古应是同一种东西。
(3)醴也是酒曲酿造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醴也是用酒曲酿造的。其酿造时间很短,或汁渣相将的酒醪。
醴的基本特点是糖度较高而酒度低,酿造时间短。如<<释名>>将醴解释为是酿造时
间仅一天的,口味很淡的酒东汉成书的<<说文解字>>也是如此说,郑玄在注释<<周礼>>
中的醴时说醴是一种酒液和酒糟混合在一起的甜酒。根据众多的历史资料加以分析,都
并未说明醴就一定是用蘖所酿成的。用酒曲酿造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例如<<周礼>>中
所提到的"五齐"中有"醴齐",实际上就是用来描述发酵过程第二个阶段的酒醪。又如西
汉邹阳在<<酒赋>>中写到:清澈透明的是酒,混浊的是醴,它们都是谷米为原料用麦曲
酿成的,虽然都来自相同的原料,但口味却大不相同。这里更能说明汉代时的醴是用曲 酿造而成的。
2 中国远古时期已能生产啤酒的论据
(1)商代的谷芽──蘖和原始的啤酒──醴
首先,在殷商的卜辞中出现了蘖(谷芽)和醴这两个字,
而且出现的频率不低。综 合卜辞中的有关条文,可以看出蘖和醴的生产过程。这一过程与啤酒生产过程似乎是相同
的。首先是蘖的生产,卜辞中有蘖粟,蘖黍,蘖来(麦),等的记载。说明用于发芽的谷物
种类是较丰富的。其次是"作醴"。大概是把谷芽浸泡在水中,使其进行糖化,酒化。再接
着是过滤,卜辞中还有"新醴"和"旧醴"之分,新醴是刚刚酿成的,旧醴是经过贮藏的(以上 资料由<<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
中的有关资料综合而成)。
(2)古代的谷芽和饴糖生产──原始啤酒生产的旁证
另外我国古代蘖及饴糖的生产都有明确的,详细的记载。而且生产方法极为成熟。虽
然蘖法酿醴的方法在古代文献中尚未发现,但这并不等于在远古的时代没有这种实践活动。
从大麦到啤酒,要经历发芽,粉碎,糖化,发酵这四个主要阶段,前三个阶段我们的祖先都
掌握了,糖化醪发酵成酒应当不是问题。
<<齐民要术>>中关于制蘖(麦芽)的方法相当成熟,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渍麦阶段,每天换水一次;第二阶段,待麦芽根长出后,即进行发芽,对厚度作了明确的要求,
为维持水分,每天还浇以一定量的水;第三阶段,是干燥阶段。抑止过分生长,尤其是不让麦
芽缠结成块。这例小麦蘖的制造工艺,与啤酒酿造所用麦芽的制造是完全相同的。
最迟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开始使用饴糖。<<礼记·内则>>有“枣粟饴蜜以甘之”的
记载。到了北魏时,蘖的用途主要是用来作饴糖。作饴糖涉及到麦芽的糖化,这与麦芽蘖酿
造醴是相似的。<<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小麦麦芽及饴糖的作法,麦芽的制造过程与现代
啤酒工业的麦芽制造过程基本相同。还详细叙述了糖化过程。我国古代既然精通麦芽的糖化, 至少可说明:在五、六世纪之前,用蘖来酿造醴(啤酒)是完全有可能的。
(3)浸曲法酿酒──用蘖酿醴的遗法
从古代酿酒最先使用渍曲法也可看出我国古代用蘖酿醴的可能性。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古代外国的啤酒酿制过程中,有两道工序,其一是浸麦(促使其发
芽),其二是麦芽的浸渍(使其糖化)。在我国古代,即使采用酒曲法酿酒,也有一道工序
是浸曲,这种浸曲法比唐宋之后的干曲末直接投入米饭中的方法更为古老。在北魏时极为盛
行,即先将酒曲浸泡在水中若干天,然后再加入米饭,再开始发酵。现在就出现一个值得注
意的问题:用曲酿酒,浸曲法可能是继承了啤酒麦芽的浸泡的传统作法,即两者是一脉相承
的。我国用蘖酿醴可能先是用水浸渍蘖。让其自然发酵。后来发明了酒曲,酒曲也用同样的
方法浸泡,原始的酒曲糖化发酵力不强,可能酒曲本身就是发酵原料;后来,由于提高了酒
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就可加入新鲜的米饭,酿成的酒酒度也就能提高。这样曲法酿酒就淘汰
了蘖法酿醴。可以相信,蘖法酿醴这种方式在我国的酿酒业中曾经占据过重要的地位,甚至 其历史跨度还超过了目前的酒曲法。
我国最早建立的啤酒厂是1900年由俄国人在哈尔滨开办的乌尔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 (<<哈尔滨历史编年>>)。清末的啤酒厂基本上都控制在外国人手中。至到1915年,才在 北京建立了由中国人投资的双合盛啤酒厂及广东五羊啤酒厂。1949年前,我国只有七、八 个啤酒厂,绝大多数由外国人所控制, 酒花和麦芽主要从国外进口,啤酒的销售对象也 主要是在华的外国商人及军队,还有一部分“上层社会”的人士。普通老百姓几乎无法享 受。1940年,全国啤酒产量达到4万吨, 其中大多数为日本侵略者军用.到1949年,全国的 啤酒年产量仅达到七千余吨。 还不足目前一个小型啤酒厂的年产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啤酒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953年到1962年,是啤酒工业的调整和发展阶段,新建了一批新的啤酒厂,啤酒年
产量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8.2%。1963年至1972年,速度虽有所放慢,但啤酒产量仍增长1.4
倍。到1978年,我国的啤酒年产量达到40万吨。在这一阶段,在啤酒科学研究,教育,人才培 养等方面的工作为啤酒工业的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
1979年后,啤酒生产全面发展。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建立了啤酒厂,全
国除轻工系统外,其他部们如商业、农业、机械、国防、冶金等都建立了啤酒厂。一些啤 酒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如在1980年,我国共生产啤酒68. 8万吨.
第三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啤酒工业高速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扩建和新建的啤酒厂如雨后春 笋,啤酒生产规模也逐步扩大,在有的省份,
几乎每个县市都有啤酒厂。据1987年的统计, 在浙江省就有啤酒厂104个.由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国外引进技术,装备,人才,加快了啤
酒工业的发展.如从国外引进了啤酒生产线,尤其是啤酒灌装线。产量翻番的时间缩短,如 1982年,全国啤酒产量为117万吨,到1985年,
啤酒产量就达到310.4万吨.1988年,啤酒产量 又翻了一番,达到654万吨.
第四阶段:
这一阶段可说是中国的啤酒工业进入了旺盛的成熟期,一方面, 啤酒工业继续以高速度 发展,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开始对啤酒的质量,
啤酒工业的经济效益更加重视,啤酒工业的规 模按照国际上的惯例,开始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一些中小型啤酒厂被大型啤酒厂兼并.
啤酒生产过程分为麦芽制造、麦芽汁制造、前发酵、后发酵、过滤灭菌、包装等几道工
序。
麦芽制造:大麦(也正在试验用小麦)浸渍吸水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发芽,发芽
时产生各种水解酶,如蛋白酶、糖化酶、葡聚糖酶等,这些酶可将麦芽本身的蛋白质分解成
肽和氨基酸,将淀粉分解成糊精和麦芽糖等低分子物质。发芽到一定程度,就要中止发芽,
经过干燥,制成水份含量较低的麦芽。
麦芽汁的制造:麦芽经过适当的粉碎,加入温水,在一定的温度下,利用麦芽本身的酶
制剂,进行糖化(主要将麦芽中的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加入一
定比例的大米粉作辅料(大米粉中先加水煮沸)。制成的麦芽醪,用过滤槽进行过滤,得到
麦芽汁,将麦芽汁输送到麦汁煮沸锅中,将多余的水份蒸发掉,并加入酒花。酒花是一种植
物的花,加入到啤酒中,可使啤酒带有特有的酒花香味和苦味,同时,酒花中的一些成份还
具有防腐作用,可延长啤酒的保藏期。
发酵:麦芽汁经过冷却后,加入酵母菌,输送到发酵罐中,开始发酵。传统工艺分为前
发酵和后发酵,分别在不同的发酵罐中进行,现在流行的作法是在一个罐内进行前发酵和后
发酵。前发酵主要是利用酵母菌将麦芽汁中的麦芽糖转变成酒精,后发酵主要是产生一些风
味物质,排除掉啤酒中的异味,并促进啤酒的陈熟,这一期间,控制一定的罐内压力,使后
酵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保留在啤酒中。
过滤灭菌:经过二个星期左右的发酵(有些啤酒发酵期可能长达几个月),将啤酒经过
过滤,除去啤酒中的酵母菌和微小的颗粒,再经达低温灭菌(62℃左右),冷却,啤酒就 可以包装。包装方式主要有瓶装和罐装,还有桶装等。
我国最新的国家标准规定:啤酒是以大麦芽(包括特种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 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二氧化碳的、起泡的、低酒精度(2.5~7.5%)
的各类熟鲜啤酒。
啤酒是当今世界各国销量最大的低酒精度的饮料,品种很多,一般可根据生产方式,产品
浓度、啤酒的色泽、啤酒的消费对象、啤酒的包装容器、啤酒发酵所用的酵母菌的种类来分。
啤酒可分为:
1 淡色啤酒
淡色啤酒的色度在5 ̄14 EBC单位,如
高浓度淡色啤酒,是原麦汁浓度13% (m/m)以上的啤酒;
中等浓度淡色啤酒,原麦汁浓度10 ̄13% (m/m)的啤酒;
低浓度淡色啤酒,是原麦汁浓度10% (m/m)以下的啤酒;
干啤酒(高发酵度啤酒),实际发酵度在72%以上的淡色啤酒;
低醇啤酒,酒精含量2% (m/m)[或
2.5%(v/v)]以下的啤酒。
2 浓色啤酒
浓色啤酒的色度在15 ̄40EBC单位,如:
高浓度浓色啤酒,原麦汁浓度13% (m/m)以上的浓色啤酒;
低浓度浓色啤酒,是原麦汁浓度13% (m/m)以下的浓色啤酒;
浓色干啤酒(高发酵度啤酒),实际发酵度在72%以上的浓色啤酒。
3 黑啤酒
黑啤酒色度大于40EBC单位。
4 其它啤酒,在原辅材料或生产工艺方面有某些改变,成为独特风味的啤酒。如:
纯生啤酒:这是在生产工艺中不经热处理灭菌,就能达到一定的生物稳定性的啤酒。
全麦芽啤酒:全部以麦芽为原料(或部分用大麦代替),采用浸出或煮出法糖化酿制的
啤酒。
小麦啤酒:以小麦芽为主要原料(占总原料40%以上),采用上面发酵法或下面发酵法酿
制的啤酒。
浑浊啤酒:这种啤酒在成品中存在一定量的活酵母菌,浊度为2.0~5.0 EBC浊度单位
的啤酒。
按生产方式,可将啤酒分为鲜啤酒和熟啤酒。鲜啤酒是指啤酒经过包装后,不经过低温
灭菌(也称巴氏灭菌)而销售的啤酒,这类啤酒一般就地销售,保存时间不宜太长,在低温
下一般为一周。熟啤酒,是指啤酒经过包装后,经过低温灭菌的啤酒,保存时间较长,可达
三个月左右。
按啤酒的包装容器,可分为瓶装啤酒、桶装啤酒和罐装啤酒。瓶装啤酒有350毫升和
640毫升两种;罐装啤酒有330毫升规格的。
按消费对象可将啤酒分为普通型啤酒、无酒精(或低酒精度)啤酒、无糖或低糖啤酒,
酸啤酒等。无酒精或低酒精度啤酒适于司机或不会饮酒的人饮用。无糖或低糖啤酒适宜于糖 尿病患者饮用。
啤酒国家标准 编号 GB4927-91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9.10 批准, 1992.8.1实施
1 引用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2758 发酵酒卫生标准
GB 4544 啤酒瓶
GB
4789.1~ 4989.28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
GB 4928 啤酒试验方法
GB 5739
啤酒塑料周转箱
GB 6543 瓦楞纸箱
GB 10344 饮料酒标签标准
2 技术要求
感观要求:
浓、黑色啤酒的感观指标应符合表1规定
表1
──────────┬────────┬────────┬───────
项 目 │ 优 级 │ 一 级 │ 二 级
──────────┼────────┴────────┼───────
外 观 │无明显悬浮物和沉淀物 │无明显沉淀物
───┬──────┼────────┬────────┼───────
泡 │ 形 态 │泡沫细腻,挂杯 │泡沫较细腻,挂杯│泡沫较粗
├──────┼────────┼────────┼───────
沫 │泡持性,S │ ≥210 │ ≥180 │ ≥120
───┼──────┼────────┴────────┴───────
色 度│ 浓 色 │ 15.0_40.0
├──────┼─────────────────────────
EBC│ 黑 色 │
〉
40.0
───┴──────┼────────┬────────┬───────
│具有明显的麦芽香│有较明显的麦芽 │有麦芽香气,口
香气和口味 │气,口味纯正,爽│香气,口味纯正,│味较纯正,较爽
│口,酒体醇厚,柔│较爽口,杀口, │口,无异味
│和杀口,无异味 │无异味 │
──────────┴────────┴────────┴───────
淡色啤酒的感观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
项 目 │ 优 级 │ 一 级 │ 二 级
───┬──────┼────────┴────────┼───────
外 │ 透明度 │清亮透明,无明显悬浮物和沉淀物 │尚清,较透明
├──────┼────────┬────────┼───────
观 │浊度,EBC│ ≤1.0 │ ≤1.5 │ ≤2.0
───┼──────┼────────┼────────┼───────
泡 │ 形 态 │ │ │
├──┬───┼────────┼────────┼───────
│泡 │瓶装S│ ≥210 │ ≥180 │
沫 │持 ├───┼────────┼────────┤ ≥120
│性 │听装S│ ≥180 │ ≥180 │
───┼──┴───┼────────┴────────┴───────
色 │ 14° │ 5.0_11.0
度 ├──────┼────────┬────────┬───────
│10°12°│5.0_9.5 │5.0_11.0│5.0_14.0
EBC├──────┼────────┼────────┴───────
│ 8° │ ── │ 5.0_12.0
───┴──────┼────────┼────────┬───────
│具有明显的酒花香│有较明显的酒花 │有酒花香气,口
香气和口味 │气,口味纯正,爽│香气,口味纯正,│味较纯正,无异
│口,酒体谐调,柔│较爽口,谐调, │味
│和无异香、异味 │无异香、异味 │
──────────┴────────┴────────┴───────
理化要求
理化要求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
项 目 │ 优 级 │ 一 级 │ 二 级
────┬─────┼───────┼────────┴───────
酒 │ 18° │ ≥4.5 │ ≥4.3
精 ├─────┼───────┼────────────────
度 │ 16° │ ≥4.4 │ ≥4.2
├─────┼───────┼────────────────
│ 14° │ ≥4.3 │ ≥4.1
├─────┼───────┼────────────────
│ 12° │ ≥3.7 │ ≥3.5
% ├─────┼───────┼────────────────
m/m │ 11° │ ≥3.4 │ ≥3.2
├─────┼───────┼────────────────
│ 10° │ ≥3.1 │ ≥2.9
├─────┼───────┼────────┬───────
│ 8° │ ─ │ ≥2.4 │ ≥2.2
────┼─────┼───────┴────────┴───────
原 │ 18° │ 18
± 0.3
麦 ├─────┼────────────────────────
汁 │ 16° │ 16 ±
0.3
浓 ├─────┼────────────────────────
度 │ 14° │ 14 ±
0.3
├─────┼────────────────────────
│ 12° │ 12 ±
0.3
├─────┼────────────────────────
% │ 11° │ 11 ±
0.3
├─────┼────────────────────────
m/m│ 10° │ 10 ±
0.3
├─────┼────────────────────────
│ 8° │ 8 ±
0.3
────┼─────┼────────────────────────
总酸 │18° 16°│ ≤4.5
├─────┼────────────────────────
│ 14° │ ≤3.0
ml/100ml├─────┼────────────────────────
│12°、11°│ ≤2.6
│10°、
8°│
────┴─────┼───────┬────────┬───────
二氧化碳%,m/m│ ≥0.4 │ ≥0.38 │ ≥0.35
────┬─────┼───────┼────────┼───────
双乙酰│ 淡色 │ ≤0.13 │ ≤0.15 │ ≤0.20
├─────┼───────┼────────┼───────
mg/L │浓色、黑色│ ≤0.14 │ ≤0.16 │ ≤0.20
────┴─────┴───────┴────────┴───────
3 啤酒的保质期:
瓶装、听装熟啤酒扣质期不少于120天(优、一级),60天(二级)。
瓶装鲜啤酒保质期不少于7天。罐装、桶装鲜啤酒保质期不少于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