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松 发表于 2014-6-5 08:10:00

莫笑農家臘酒渾_釀酒之樂

本帖最后由 文松 于 2014-6-5 08:21 编辑

前輩們大家好!很高興發現此交流空間!我是音樂人,從事洞簫古調方面,工作室在山上(松雲廬),去年秋天開始釀製甜柿酒,今春蒸餾出美味佳釀,當時沒做完整紀錄,昨天開始學習白酒釀製,經由前輩的指導,非常感謝!在此分享日前的心得,並紀錄新的釀製過程:

釀酒、釀醋、醃菜是傳統生活的一部分,天然、原味,簡單!

古調夫妻喜歡傳統文化,生活也很傳統,老婆喜歡製麵包,我喜歡釀酒、釀醋,其共同點就是利用天然酵母,都是透過酵母菌發酵出來的作品,一樣用天然材料製作,原味健康又有生活情趣!

相對於充滿污染、化工、香料等不明添加的現代食物,反璞歸真的生活真好,快樂又健康!以前每週二在松雲廬教學聚會喝酒,即便是名酒隔天常會有不舒服的感覺,現在喝自己蒸餾的酒都不會了!原來酒廠的酒多數做勾兌,還是有添加香料等等好口味又可以省成本的東西

網路資訊很豐富,都可以參考,我家旁邊有個市立圖書館分館,幾步路就可以去看書借書,可以將不同圖書館的書籍借過來,真方便!透過充足的資訊,加上實際操作體驗,感覺很有成就感!最近試做三度蒸餾,提高作品純度,也成功抽離甲醇(木精)高達90度以上(超出我的酒測器範圍),二次發酵釀造也正在進行中

繼柿醋、柿酒之後,有時間我還想體驗學做酒釀、米酒、小米酒、高梁...原來酸奶機,電鍋都是釀酒好工具!老婆的烤箱我也可以低溫培養酵母,真是樂在生活!

看到這篇年輕人參與部落中,恢復傳統製麴,令人感動!

文松 发表于 2014-8-14 22:12:54

本帖最后由 文松 于 2014-8-14 22:14 编辑

分享一下小米釀法,小米酒是台灣很多原住民族的傳統釀酒,多數是磨粉後煮水,釀製是以液態方式開始釀,所用的酒曲是傳統四五種葯草,甚至有抓一最含在口嚼後放入當曲;我一開始也磨成粉後加酒曲釀製,然後蒸餾,一切正常,但未蒸以前覺得酒味是酸的,事後請教專家,關鍵點在一開始就液態發酵,不能採用一般酒曲,需要有酵素脢才能在無氧下將澱粉糖化,一般的酒曲糖化是靠根霉,糖化是需要氧氣的,需要米的顆粒分明才有利於糖化,液態下糖化過程不是很完全,容易有雜菌生長

這回我以米酒釀法試看看,小米沒磨粉,泡一夜後用蒸熟,涼後伴曲,糖化四天後(因為太黏,攪拌不是很均勻,糖化時間延長),發現糖液已經很多,可見糖化進行順利,然後加水開始發酵,這樣就沒有酸味了!

njyfy 发表于 2014-6-5 08:16:19

简直生活在陶渊明笔下。

文松 发表于 2014-6-5 08:17:26

甜柿的釀製與蒸餾

文松 发表于 2014-6-5 08:29:46

本帖最后由 文松 于 2014-6-5 08:39 编辑

昨天開始釀造小麥與糯米,沒做過飯當然沒煮過小麥,直接用蒸的,熟的速度很慢,暴開不均勻,上麴覺得鬆散,於是後續的糯米請老婆幫忙,用快鍋煮很快熟了,結果又太黏了!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因此將兩種混在一起綜合一下粘度,搞了一天總算完成上料!:)

文松 发表于 2014-6-5 08:47:29

今天起床先關心發酵狀況,看起來已經有動作了!封口略凸,開始起水了,應該開始醣化吧!

文松 发表于 2014-6-5 08:52:09

自我檢討一下上料過程
小麥沒蒸均勻原因:1沒先煮過 ,2所用的棉布太厚,臨時用老婆用的純棉胚布
糯米太黏原因:該用蒸的才對

還有什麼問題,請前輩們多多指教!

zhengg229 发表于 2014-6-5 09:25:21

糖化时不用单向密封,此时需要氧气。

文松 发表于 2014-6-5 09:36:48

本帖最后由 文松 于 2014-6-5 09:41 编辑

zhengg229 发表于 2014-6-5 09:2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糖化时不用单向密封,此时需要氧气。
感謝指教!
改用原來蓋子不鎖緊應該可以透氣

坐看云起 发表于 2014-6-5 11:16:45

繁体的,有点阅读困难

我容易吗?我 发表于 2014-6-5 11:58:44

好像喝酒不可以吃柿子啊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莫笑農家臘酒渾_釀酒之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