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01 00:04:04
说到国标,言尤不及。比如10781这个标准中本来就有三个等级,优级,一级,二级。且不管他这三个的区别,关键的一句是,这三个级别的都不允许添加食用酒精,也就是必须是粮谷固态发酵的酒水。这个标准是最低要求,就是说你酒厂的产品只要是执行这个标准,就不能是勾兑酒。但这个其实也是最高标准,因为酒厂能做到固态发酵就到顶了。
口感可以在调酒时来设计,窖存时间没有要求,那么只要你是固态发酵,好了,合格。
酒厂的好酒如果做到是固态发酵,那么他基本会执行这个标准,在产品说明上标明10781,他巴不得写的清清楚楚,这是他能做到的最好,因此不会再去另定一个企业标准。因为你要另订一个企业标准,必须要高于原来的国家标准,而国标要求的粮谷固态发酵都做到了的话,要再高于这个标准,就只能是在酒龄上想办法了,真的会存上三年再装瓶吗?如果真的那样,那么一定是一个q开头的企业标准,但有些厂家动辄标准八年十年酒龄,为什么你的产品的标准仍然还是执行10781呢。结合我前面说的储存酒循环的帖子,也从另一个方面来验证酒龄卖点的不靠谱。
酒厂的一个品种,总要搞个系列,举例,某酒有3年,五年,八年等几个级别,仔细一看我们会发现,最贵的那一个是10781的标准,贵,但确实是好酒,而便宜是执行q开头的企业标准。为什么不注明是固液结合或液态呢,这里面也有酒企的小心思。
三个酒,最贵的是国标,而便宜的却是企标,不合理吧,要么都是国标,要么都是企标多省事。博弈是这样的,最贵的确实是好酒,所以必须注明,而便宜如果注明是液态的,那么消费者不就识破了吗?所以他在做便宜酒时,再自订一套略高于液态国标的企标,这样就不用标明执行的是固液结合或液态的标准了,而这个企标就模糊起来,让消费者搞不清楚了。这就是酒企的小算盘,立意就是混淆视听,就是让咱不明白,就是耍“诈”。
但你企标高于国标又能高哪去呢?细细一琢磨,你高不过10781,因为你一旦达到10781,你就一定不会再用企标了。所以不管你多高明,你的企标依然不是固态发酵,而这恰恰是我们最在意的。
大凡一个人,扬长避短情有可原,咱们不要求商人要多诚实,你个头矮,你可以描述自己不高,你胖,你可以描述自己不瘦。但你非要把矮说成高于海拔多少米,胖非得说成达到人均体积多少倍这样的漂亮话,就为给别人制造假象,这就透着品质问题了吧。一个品质有问题人,能造出没有问题的酒来吗。
酒品如人品。这句话不能是只用在喝酒的人身上,用在造酒的人身上也合适呀。曾听某个企业开大会,一把手说:你们首先要学做人。嘿嘿,你一边高价卖着勾兑酒,一边要求员工学做人,让他们跟谁学呢?!
2014-04-01 00:04:33
在北京,非业内人士。
现在从医学的角度,科学的告诉大家喝烈性白酒,即使是楼主说的好的,合格的白酒,经常饮用,即使不过量,对人体也是有伤害的,弊端明显大于利。
-----------------------------
您的帖子看到了,说的很好,有些我是赞同的,但有几点也有不同意见,好在君子存异求同,各抒己见,也是风雅。
“现在从医学的角度,科学的告诉大家喝烈性白酒,即使是楼主说的好的,合格的白酒,经常饮用,即使不过量,对人体也是有伤害的,弊端明显大于利。”
您这句话说得好,我借来换个主题复述一下,您自报家门在北京,我能否说:现在从医学的角度,科学的告诉大家呼吸严重雾霾,即使是专家说的好的,合格的雾霾,经常呼吸,即使不过量,对人体也是有伤害的,弊端明显大于利。
看上去我是偷换了概念,酒怎么能和空气划等号,空气是必需品。但您知道吗,对于爱酒之人来说,酒就像空气一样,也是必需品。而且现在,酒和北京的空气多么相像,整个环境都是霾,迫使我们不得不吸。整个市场都是劣质酒,我们也不得不喝。
至于危害,我的看法是大凡让人上瘾的,哪一个没有害呢?烟酒茶,咖啡槟榔奶油蛋糕,甚至咱老百姓家里腌点小咸菜,也是有害的。如果咱们只从纯医学的角度来判断能不能喝能不能吃,咱们小老百姓还有什么乐趣呢?
而其实,健康的饮酒是不是有损健康,不能光是西医有发言权,中医应该也能发发言。
“味辛,气温,入手太阴肺经。开胸膈之痹塞,通经络之凝瘀。
......以治胸痹心痈,以其开瘀而消滞也。酒性辛温宣达,黄者重浊而走血分,白者轻清而走气分,善开闭塞而行经络,暖寒滞而止痛楚,故能治胸痹。今之烧酒,与此证甚宜,用以代之,效更捷也。”
《内经》中约有四方用酒以疗疾,仲景《伤寒》《金匮》中除杂疗方外,用到酒的方剂就有十六个。历代有关本草专著,如《本草纲目》、《本草从新》、《本草备要》等文献,对酒的功能及应用,都有较详的论述。明代李梃著的《医学入门》中,药酒的配方,就有二十四种。。。。。。
不胜枚举呀。
仅从科学角度说酒是否就纯粹有害,你我不必继续争论了,网友们见仁见智吧。
至于您收藏的38度茅台,我的意见是尽早喝掉,因为从经验来看,50度以下的白酒没有窖藏的价值,放时间长了不好。
而您又只喝300块以上,又只喝低度的。您想过没有300块以上的低度酒,有多少钱是买酒的呢。我们普通老百姓,喝这么贵的酒真的是消费不起,就算都能消费的起了,你现在喝的300块的,马山就要500甚至一千才能喝到了,有关酒厂“价格发现”的法门我前面已经说过了,不再重复。
至于国标,很有意思。自从发了有关国标的帖子,发现回复的也好,加我微信的也好,都在琢磨这个事,说明大家其实很关注怎么来辨别酒的优劣。
辨别酒是否是固态发酵,仅从酒企的说明中是不能确定的,辨别是个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信息的判断,不是有个量化的标准可以让我们对照。
有个群友说,十几块钱的酒执行的都是10781的标准,这是怎么回事?难道群主的判断有误?呵呵。我对一个酒的判断是从很多信息来综合的,并不是只看它的执行标准就行了。如果一个只卖了十几块钱的酒,却无耻的标明执行了10781的标准,那么他瓶子里装的是酒还是毒药就说不清楚了。这个价格怎么算,我前面帖子也说过了,不再重复,按照物料价格,只卖十几块的固态发酵酒连粮食钱都不够,你说他会是固态吗?如果真是的话,大家赶快买,三天就能把他买破产。
唠叨了百天,还没说到今天的正题上,今天主要说的是,为什么酒厂能挂羊头卖狗肉,明明不可能是固态的,却标明执行的是10781国标,没人管吗?
有人管,而且有关的法规规定的还很详细。但就是管不了。
先交待一下背景:现在能监管酒企产品的有两个单位,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工商行政管理局。这两个单位有各自的管理区域。质量技术监督局,它所监管的是生产环节,就是酒厂所在地的质监局能到酒厂里面去监管,工商局则不能去酒厂监管,工商局监管流通领域,就是说质监局管没出厂区的酒,工商局管酒厂出厂后的酒。
好了,一个方面是,如果要在酒厂生产时解决这个是否真正执行了国标的问题,只能是当地的质监局。注意:只能是酒厂所在地的当地质监局。
国营大厂在当地,都是响当当的重要企业,一把手都是政府指派的官员,半行政化,董事长怎么也得挂个市委常委或者政协副主席等等正处以上的对应级别,再差也得弄个全国人大代表吧,至于省人大代表酒厂里怎么也有几个,这种环境下,处级单位的质监局派几个科员去酒厂按批次抽检酒厂的标准是否合格,能办到吗?
而私企,不能把当地质检摆平,厂子更本就办不起来。
所以从生产环节,执行什么标准只是备个案就ok,至于是不是执行了这个标准,大家都是心照不宣。
那么流通流域呢,酒出厂后流向全国各地,那么各地的工商局可以监管了吧?理论上是的,但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比如一个酒的执行标准与产品不符,工商局先要到商超去抽检,就是封存货物,然后抽几瓶带走去做检验。但工商局是个行政管理单位,它自己并不能检验,它若要检验商品,必须去有资质的质检所。
现在质检所都是从原来质监局分流出来,推向市场的自收自支单位,质检所购买检验设备做质检的生意,谁去它那里检验都要收费的。
工商局把抽检的酒送到质检所,面临的问题是,质检费谁来处?检验一个品种一千块,如果检验出来有问题还好办,可以回头罚酒厂的钱,但如果检验的结果是合格呢?不仅检验费要工商局出,那给商超带来的损失又怎么算?
就算你检验出不合格,酒厂来了,说你检验单位不对,要求换第三方重新检验,而国内并不是所有的质检所都能检验酒的标准,一旦到外地甚至外省得质检所重新检验,这里面就别有一番天地了。
再退一步,就算你工商局不接受人家的要求,直接处罚了厂家,厂家在这个方面一定是绝不罢休,酒厂首先像上级工商局提起行政复议,再不行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等等一系列的麻烦。总之会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官司,在这个过程当中,随时都有某个力量出面,一句话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怎么化呢?!大家知道行政单位以罚代管的现象可不是现在才有,你去抽检人家一方面是行使行政权,一方面也有罚款的意图。那么协调起来,结果会是这样的,你抽检可以,但检验时不要检验标准,而可以检验一下数量,检验一下包装,检验一下酒精度,等等避重就轻的,总之呢你一抽检完,没送检呢,酒厂就去协调了,说好罚款的数额,对应这个数额找一个罪名检验了事,甚至有时候抽检的是质量问题,最后罚款的事由可能是广告问题。
不是没有法,咱们的法详细着呢,关键在。。。。。。。省去一万字。呵呵呵。
说着说着又把自己说生气了,聊点有意思的平静一下。
大家知道酒席上的上座是哪个位置吧。现在酒店都是圆桌子,习惯是对着房间门的是上座,其实不然,如果是八仙桌的话,就是最北面最东面的那个位置是上座。
大家看地图,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古代中国不是这个习惯,那时候看地图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面南背北是正坐,家里也好,朝堂也好,主座永远在北面。而上首就是主座的左面,也就是东面了。
小时候学校背姜夔的一首词,“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这说的是扬州,但当时看地图怎么看扬州都是在淮河的右面。呵呵。
传统越来离我们越远,远的面目模糊,甚至面目全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