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里面混了这么久,确实觉得这是个不错的论坛,有活跃的自酿爱好者,有尽职尽责的版主,还有维护论坛正常运作的坛主,谢谢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我找到了组织。然而发现很多朋友对白酒的香型不是很清楚,特发这一贴,望能够抛砖引玉。其实早在2012年我在诗仙太白的时候就发过这样的帖子,但是当时自己对老白干和馥郁香不是很了解,所以只有10种香型 ,现在特将此两种加上去(百度文库名叫傅雯707)。全文如下:
(一)浓香型白酒 1、代表产品: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剑南春等 2、工艺特点 以高粮或多粱为酿酒原料,以优质小麦、大麦、豌豆等为制曲原料,自然接种的中高温大曲作糖化发酵剂,采用泥窖固态发酵,续糟配料,混蒸混烧,量质摘酒,分级贮存,勾兑调味,吸附过滤而成的纯粮固态法白酒。与其它香型白酒相区别是泥窖固态发酵,续糟配料,混蒸混烧。浓香型大曲酒酿造工艺总结为“千年老窖,万年香糟,熟糠拌料,长期发酵”。另一个工艺特点是“一长,二高,三适当”。即发酵期长(70天以上):淀粉含量高,酸度高;糠,水,温适当的特点。 3、浓香型酒生产工艺基本类型大致分为三大类。即以四川为代表的“跑窖法工艺”和“原窖法工艺”,以及以苏,鲁,皖,豫,江淮为代表的“混烧老五甑法”工艺类型。在生产工艺操作中,人们都十分重视“匀,透,适,稳,准,细,净,低”操作要领。 A、“跑窖法工艺”是指生产时先有一口空窖池,然后将另一口窖内已经发酵成熟的糟醅逐甑取出,通过蒸馏取酒,糊化,打量水,摊凉下曲后装入准备好的空窖池,而不再将糟醅装入原窖。待原窖池糟配取出后就成了新的跑窖,依次循环。 B、“原窖法工艺”是指窖内糟醅发酵完毕,在出窖时分层起糟,分层堆放(除底糟面糟单独使用)、其它糟醅可混合使用,也可分层使用进行蒸粮取酒,摊凉下曲,仍然放回到原来的窖池进行密封发酵。也叫原窖还原窖。 C、“混烧老五甑法工艺”是原料与出窖的香醅在同一个甑桶内同时蒸馏和蒸煮糊化,在窖内有4甑发酵糟,即大楂,二楂,小楂,回糟。出窖时加入新原料分成5甑进行蒸馏,其中4甑入窖发酵,另一甑成为丢糟或称扔糟。 5、浓香型白酒香味特征 ①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酯香,己酸乙酯最高含量不超过280mg/100ml为准,国家标准 52°酒为150~250mg/100ml ②乳酸乙酯:己酸乙酯的比以小于1为好,最佳值为0.6:1 ③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的比以小于1为好,含量同乳酸乙酯接近 ④丁酸乙酯:己酸乙酯的比以0.1:1左右为好。 6、浓香型白酒感官评语:无色透明(允许微黄),窖香浓郁,绵甜醇厚,香味谐调,尾净爽口。 7、 品评要点 ①色泽:无色透明(允许微黄),无沉淀物、悬浮物。 ②香气;依据香气浓郁程度以及香气优雅、舒适的感觉分出流派和质量差。凡香气大,浓郁窖香,浓中带陈的为川派;而以口味醇和,绵甜,净,爽为特点的为江淮派。 ③品评酒的甘爽程度是区别质量差的重要依据。甘冽、净爽的为优级酒,醇甜欠爽的为普通酒。 ④口味绵甜是优质浓香型白酒的主要特点,也是区分酒质的关键点。优质酒应为体现为绵甜,甘甜,甜得自然、舒畅,且酒体醇厚。质量差的酒不是绵甜,只是醇甜,甜味不突出,酒体单薄,糙,无陈味,欠净爽。 ⑤品评后味长短,干净程度也是区分酒质的要点。 ⑥香味是否谐调是鉴定质量差、区分固态酒和液态法的主要依据。固态法浓香型白酒香味成分是通过生物途径由葡萄糖生成,是一种自然复合的香气,自然感强,放香持久,香味协调。而外加香精香料的白酒,往往是香大于味,香味单薄,瞬间即逝。特别是勾调不好,添加不适量,更体现为馊香、闷香、浮香,给人一种厌恶感,入口刺激反胃,严重影响酒质,因此新工艺白酒勾调技术非常关键。 ⑦浓香型白酒中最易品出的不良口感是泥臭味,酸涩味,糠味,胶味等,这主要是新窖池工艺操作不当或容器管道污染造成的。 如有疑问欢迎加扣扣 共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