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6130|回复: 33

白酒香型的区别及品评要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6 16: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群里面混了这么久,确实觉得这是个不错的论坛,有活跃的自酿爱好者,有尽职尽责的版主,还有维护论坛正常运作的坛主,谢谢这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让我找到了组织。然而发现很多朋友对白酒的香型不是很清楚,特发这一贴,望能够抛砖引玉。其实早在2012年我在诗仙太白的时候就发过这样的帖子,但是当时自己对老白干和馥郁香不是很了解,所以只有10种香型  ,现在特将此两种加上去(百度文库名叫傅雯707)。全文如下:
(一)浓香型白酒
1、代表产品: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剑南春等
2、工艺特点
    以高粮或多粱为酿酒原料,以优质小麦、大麦、豌豆等为制曲原料,自然接种的中高温大曲作糖化发酵剂,采用泥窖固态发酵,续糟配料,混蒸混烧,量质摘酒,分级贮存,勾兑调味,吸附过滤而成的纯粮固态法白酒。与其它香型白酒相区别是泥窖固态发酵,续糟配料,混蒸混烧。浓香型大曲酒酿造工艺总结为“千年老窖,万年香糟,熟糠拌料,长期发酵”。另一个工艺特点是“一长,二高,三适当”。即发酵期长(70天以上):淀粉含量高,酸度高;糠,水,温适当的特点。
3、浓香型酒生产工艺基本类型大致分为三大类。即以四川为代表的“跑窖法工艺”和“原窖法工艺”,以及以苏,鲁,皖,豫,江淮为代表的“混烧老五甑法”工艺类型。在生产工艺操作中,人们都十分重视“匀,透,适,稳,准,细,净,低”操作要领。
    A、“跑窖法工艺”是指生产时先有一口空窖池,然后将另一口窖内已经发酵成熟的糟醅逐甑取出,通过蒸馏取酒,糊化,打量水,摊凉下曲后装入准备好的空窖池,而不再将糟醅装入原窖。待原窖池糟配取出后就成了新的跑窖,依次循环。
    B、“原窖法工艺”是指窖内糟醅发酵完毕,在出窖时分层起糟,分层堆放(除底糟面糟单独使用)、其它糟醅可混合使用,也可分层使用进行蒸粮取酒,摊凉下曲,仍然放回到原来的窖池进行密封发酵。也叫原窖还原窖。
    C、“混烧老五甑法工艺”是原料与出窖的香醅在同一个甑桶内同时蒸馏和蒸煮糊化,在窖内有4甑发酵糟,即大楂,二楂,小楂,回糟。出窖时加入新原料分成5甑进行蒸馏,其中4甑入窖发酵,另一甑成为丢糟或称扔糟。
5、浓香型白酒香味特征
    ①以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酯香,己酸乙酯最高含量不超过280mg/100ml为准,国家标准 52°酒为150~250mg/100ml
    ②乳酸乙酯:己酸乙酯的比以小于1为好,最佳值为0.6:1
    ③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的比以小于1为好,含量同乳酸乙酯接近
    ④丁酸乙酯:己酸乙酯的比以0.1:1左右为好。
6、浓香型白酒感官评语:无色透明(允许微黄),窖香浓郁,绵甜醇厚,香味谐调,尾净爽口。
7、 品评要点
    ①色泽:无色透明(允许微黄),无沉淀物、悬浮物。
    ②香气;依据香气浓郁程度以及香气优雅、舒适的感觉分出流派和质量差。凡香气大,浓郁窖香,浓中带陈的为川派;而以口味醇和,绵甜,净,爽为特点的为江淮派。
    ③品评酒的甘爽程度是区别质量差的重要依据。甘冽、净爽的为优级酒,醇甜欠爽的为普通酒。
    ④口味绵甜是优质浓香型白酒的主要特点,也是区分酒质的关键点。优质酒应为体现为绵甜,甘甜,甜得自然、舒畅,且酒体醇厚。质量差的酒不是绵甜,只是醇甜,甜味不突出,酒体单薄,糙,无陈味,欠净爽。
    ⑤品评后味长短,干净程度也是区分酒质的要点。
    ⑥香味是否谐调是鉴定质量差、区分固态酒和液态法的主要依据。固态法浓香型白酒香味成分是通过生物途径由葡萄糖生成,是一种自然复合的香气,自然感强,放香持久,香味协调。而外加香精香料的白酒,往往是香大于味,香味单薄,瞬间即逝。特别是勾调不好,添加不适量,更体现为馊香、闷香、浮香,给人一种厌恶感,入口刺激反胃,严重影响酒质,因此新工艺白酒勾调技术非常关键。
    ⑦浓香型白酒中最易品出的不良口感是泥臭味,酸涩味,糠味,胶味等,这主要是新窖池工艺操作不当或容器管道污染造成的。
如有疑问欢迎加扣扣共同探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16: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 酱香型白酒
1、代表产品:贵州茅台酒,四川郎酒
2、工艺特点:
    ①时令掌握为“重阳下沙,端阳扔糟”,一年为一个大的生产周期。分两次投料(下沙和糙沙各投总粮的50%),发酵窖池采用条石窖为主(也有碎石窖,水泥窖),窖底和封窖均用泥土。发酵分八轮次发酵(每轮一个月,七次取酒),各轮次酒进行勾兑储存。
    ②茅台酒传统工艺总结为:“茅台赖华王,制曲黑、白、黄。碎石泥巴窖,堆积补短长,发酵温度高,贮酒时间长,物多口味细,空杯隔夜香”。
    现代工艺总结为“四高一长”,“四高”为:制曲温度高,65-69℃高温曲,高温堆积45-50℃,发酵温度高42-45℃,高温流酒35~40℃。“两长”为:“生产周期长”一年一周期,贮存时间长,三年以上从产品进厂到成品出厂经过5年时间。
    ③用曲量大,高于任何白酒。粮曲比为1︰1,高温曲不仅作为糖化发酵剂,而且作为酱香物质的前体,分轮次不断添加用曲。随着八个轮次的积累,香气成分更加丰富。产酯产香的微生物大量的富集、发酵、生香形成浓郁的曲香、酱香、馥郁香。因而许多白酒厂用高温大曲制作曲香调味酒,效果很好。
    ④量质摘酒,分成酱香,醇甜、窖底香3种典型酒体和不同轮次分别长期贮存,再勾调成型。
3、香味特征
    ①茅台酒具有酱油的香气。首先提出它的成分中主要有4-乙基愈创木酚和高沸点的羟基化合物,由小麦经酵母发酵分解而成。
    ②茅台酒具有酱香、焦糊香主要是由吡嗪类、呋喃类和吡喃类化合物形成的。
    ③现代生物技术研究表明,茅台酒特殊香气主要是地衣芽孢杆菌1号、2号及枯草芽孢杆菌三株菌的作用,它们经高温堆积发酵后产生70多种有机微量成分,其中包括:3—羟基—2—丁酮;2,6二甲基吡嗪;三甲基吡嗪;四甲基吡嗪;异戊酸;2—甲基—2—丁烯酸;2,3—丁二醇;β—苯乙醇;苯乙酸等成就了茅台酒特殊的馥郁香气。
    ④根据目前对茅台酒香味成分的分析认为:茅台酒总酸含量高,己酸乙酯含量低,醛酮类含量大(特别是糠醛,异戊醛等),含氮化合物含量居各香型之首,正丙醇,庚醇,辛醇含量高。
4、感官标准:微黄透明,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空杯留香持久。
5、品评要点
    ①色泽:微黄透明,如淡黄,无色则说明质量差或储存时间短。
    ②香气:酱香突出,酱香,焦香,糊香混合一体的复合香气,以酱香为主,其他为辅。酱香>焦香>糊香。三种香气配合协调,才能体现香气优雅、细腻、舒适的感觉。
    ③茅台酒的酸度高,是形成酒体醇厚,丰满,口味细腻幽雅的重要因素。一般情况总酸≧1.5~2.8g/L,仅次于董酒。
    ④空杯留香持久,香气幽雅舒适。凡是空杯留香时间短,香气不舒适,一般为差酒,空杯闻香方法可将酒倒尽后用吸水纸擦干后嗅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16: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清香型白酒
1、代表产品;山西杏花村汾酒,河南宝丰酒,湖北黄鹤楼酒
2、工艺特点
    ①以高粱为酿酒原料,大麦和豌豆制成的低温大曲(大麦︰豌豆为6︰4),制曲温度一般不超过50℃。大楂用曲9~11%;二楂发酵加曲不加粮,发酵期为28~30天,原酒经储存勾兑而成。
    ②曲药分为三种曲(即清茬曲,后火曲、红心曲)合并使用,分别按30%,40%,30%比例混合。三种曲在制曲工艺阶段基本相同,只是在培菌各阶段品温控制上稍有区别。
    ③工艺上采用清蒸,清楂,地缸固态发酵,清蒸二次清,也称为地缸二次清。
    ④工艺操作上有“四特殊”:即润料堆积,低温发酵,高度摘酒,适期贮存。
    ⑤传统工艺总结有七诀,现代工艺四诀。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其甘,曲必得其时,粮必得其实,器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工必得其细,量必得其准,管必得其严,勾贮必得其适”。

3、香味特征
    ①以乙酸乙酯为主体香,含量占总酯50%以上。一般达到150~300mg/100ml,以乙酸乙酯为主,乳酸乙酯为辅的清雅纯正的复合香。乙酸乙酯与乳酸乙酯比值为1︰0.6左右。
    ②乙缩醛含量占总醛的15%左右,与口味清爽有关,故而虽然酒度高,但是刺激性小。
    ③总酯>总酸,酸酯比1︰4.5左右
    ④有一定的β—苯乙醇和琥珀酸乙酯,有类似玫瑰花的香气。
4、感官评语:无色透明,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协调,余味净爽。
5、品评要点
    ①色泽:无色透明。
    ②主体香气以乙酸乙酯为主,乳酸乙酯为辅的清雅,纯正的复合香气,幽雅,舒适,无其他杂香。允许有窖香,因为基本上无己酸乙酯的含量,如有几个mg的含量,可能是因为清洁卫生不到位造成的。
    ③由于酒度较高(过去65°),入口后有明显的辣感,且较持久,如缔合度较好,储存时间较长,则刺激性减小。
    ④口味特别干净,质量好的清香型白酒没有任何邪杂味。
    ⑤尝第二口酒时,辣感明显减弱,甜味突出,饮后余香,认为是乙缩醛偏高的原因。
    ⑥酒体突出清,爽,绵,甜,净的风格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16: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 米香型白酒
1、代表产品:桂林“三花酒”,全州“湘山酒”
2、工艺特点
    ①以大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发酵剂。小曲用量0.8~1%,小曲分为纯种小曲和药小曲。
    ②前期为固态培菌,糖化,主要是在整粒米饭上扩大培养梗霉菌,糖化时间20~24小时。后期为液态发酵,然后加水转为半固态发酵,经釜式蒸馏而成。
3、香味特征
    ①香味主体成分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适量的β-苯丙醇。乳酸乙酯85mg/100ml,乙酸乙酯35mg/100ml,β-苯丙醇3mg/100mL。
    ②高级醇含量高于酯含量。其中异戊醇最高达160mg/100ml,其次是正丙醇,异丁醇;高级醇总量200mg/100ml,酯总量约150mg/100ml左右。
    ③乳酸乙酯含量高于乙酸乙酯,比例为2-3︰1.
    ④乳酸含量最高,占总酸90%。
    ⑤醛含量低,与后期液态发酵有关。
4、感官评语:无色透明,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爽洌,回味怡畅,突出蜜香清雅的小曲米香风格。
5、品评要点
    ①抓住米香型酒特点是以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及适量的β-苯丙醇为主体的复合香气,重点体现“蜜香清雅,似玫瑰香,有明显的醪糟香味(酸甜味),落口绵甜、清雅。区别小曲清香白酒是不带醪糟味的。
    ②口味显甜,甜的微闷的感觉。
    ③后味稍短,但爽净。特别是优质米香型酒后味怡畅。
④口味柔和,刺激性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16: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凤香型白酒
1、代表产品:陕西“西凤酒”
2、工艺特点
    ①以优质高粱为酿酒原料,以大麦,小麦,豌豆培菌制成中、高温大曲(58-60℃),曲香清芬,浓郁。
    ②采用混蒸混烧续米查老五甑制酒工艺,入窖温度稍高,一般为18~23℃,发酵期12-14天(现调整为28-30天)。
    ③泥窖池发酵(用土坯筑成的泥窖,一年一换新泥),控制己酸乙酯含量10-50mg/100ml。近年来有所提高。
    ④采用酒海贮存。
3、香味特征
    ①以乙酸乙酯为主,己酸乙酯为辅的复合香气口感上既不偏清也不突出浓。乙酸乙酯80~160mg/100ml左右,己酸乙酯≧80mg/100ml。
    ②有明显的异戊醇为代表的醇类香气,异戊醇含量高于清香型,是浓香型的2倍。
    ③乙酸乙酯︰己酸乙酯=3︰1左右。目前控制2:1左右。
    ④具有凤香型特殊香气成分(酒海溶出物——丙酸羟胺,乙酸羟胺等)。
4、感官评语:无色透明,醇香秀雅,醇香秀雅,甘润挺爽,诸味谐调,尾净悠长。
5、品评要点
    ①闻香以醇香为主,具有乙酸乙酯为主,己酸乙酯为辅的复合香气。呈现白酒的一种醇香,与浓、清、酱酒有明显区别,后味上糠味明显,这是凤香型酒的显著特点。
    ②入口后有挺拔感,香气往上串的感觉。
    ③诸味谐调,一般指酸,甜,苦,辣,香五味俱全,搭配谐调,饮后回甜,诸味浑然一体。口味上体现为酸而不涩,苦而不黏,辣而不呛,香而不刺鼻,与酒海储存有关。
    ④有杏仁的香味(因老酒海内壁涂料贮存后产生特殊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16: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 药香型白酒
1、代表产品:贵州“董酒”
2、工艺特点:从制曲、酿酒、成品酒风格均独树一帜。
    ①特制窖池:窖池用石灰,白泥,洋桃藤泡汁拌合而成,偏碱性,适于细菌繁殖。
    ②工艺过程独特:先采用小曲法酿制法取得小曲酒。再用该小曲酒串蒸香醅而得到董酒的原酒。或采用下层装小曲酒醅,上层装香醅,蒸馏得到原酒。
③制曲工艺特点:
A、大曲,小曲同时使用;
B、大曲原料为大麦,加40味中药;
C、小曲的原料为大米,加入中药95味;
D、有的中草药有抑制杂菌生长而能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的作用;
3、香味特征
    ①风味特点:兼有小曲酒和大曲酒的风格。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芬芳,又有小曲酒的醇和绵爽,融为一体。
    ②由于大曲、小曲均加入品类繁多的中草药,使成品酒产生令人愉悦的药香。
    ③除药香外,董酒的香气主要来源于香醅,因而它有持久的窖底香,回味中略带爽口的微酸味。
4、董酒的成分特点
    ①三高:高级醇含量高,总酸含量高,丁酸乙酯含量高。
    ②一低:乳酸乙酯含量低。
5、感官评语:清澈透明,药香舒适,香气典雅,酸甜味适中,香味谐调,尾净味长。
6、品评要点
    ①香气浓郁,酒香,药香谐调舒适。有明显药香,酒香戴窑香,香气典雅、协调。
    ②入口丰满,酒体醇厚,总酸为白酒之冠。
    ③酸高,后味长,入口能明显感觉出。
    ④大,小曲并用的典型代表,且加入多种中药材。故既有大曲酒的浓郁芳香,醇厚味长,又有小曲酒的绵柔,醇和的特点,且带有舒适的药香,窖香及爽口的酸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16: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豉香型白酒
1、代表产品:广东石湾“玉冰烧酒”、广东九江”双蒸酒“
2、工艺特点
以大米为原料(蒸煮成米饭),冷却后加入适量的水(1:1.3)及20-22%的酒饼(以米饭、黄豆、加大小曲制成的糖化发酵剂)。在28~35℃温度下液态发酵约20天左右,酒度达10-14%(v/v)。经复式蒸流器蒸馏得31-32%(v/v)的斋酒。转入多年浸泡酒肉的陈年酒缸,并加入经加工的一定量肥肉浸泡30天。抽出酒液储存七天左右,并除去表面的浮油,经勾兑过滤即为成品酒。
豉香型酒有四个明显特点:
    ①使用俗称大酒饼的小曲。
    ②发酵周期为15-20天。
    ③用米酒浸泡肥肉形成豉香典型香。
    ④蒸馏后的混合酒度为30-31度,是我国蒸馏白酒中酒度最低的。
3、香味特征
    ①酸,酯含量低。
    ②高级醇含量高。
    ③β-苯乙醇含量为白酒之冠,有7mg/100ml之多。
    ④含有高沸点的二元酸酯,如庚二酸二乙酸、壬二酸二乙酸、辛二酸二乙酸是该酒的独特成分。这些成分来源于浸肉工艺。
    ⑤该类酒国家标准中规定β-苯乙醇含量》50mg/L,二元酸二乙酯总量》1.0 mg/L。
4、感官评语:玉洁冰清,豉香独特,醇和甘滑,余味爽净。
5、品评要点
    ①闻香,突出豉香,有特别明显的油哈味,相似于存放2年以上的腊猪油哈味。
    ②酒度低,入口醇和,绵柔,余味净爽,后味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16: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八) 芝麻香型白酒
1、代表产品:山东“景芝白干”
2、工艺特点
    ①以高粱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麸皮,混蒸混烧,高温曲,中温曲,强化菌曲混合使用。
    ②高温堆积糖化(50℃左右),窖池为砖池,偏高温发酵,高温流酒,量质摘酒,分级入库,长期贮存(1~3年),精心勾调而成。
3、香味特征:芝麻香、焦香突出,口尝有酸涩感,糠醛含量高仅次于茅台。
    ①吡嗪化合物在1100-1500μg/L的范围,低于茅台及酱香型酒,大大高于清、浓香型酒。
    ②检出五种呋喃化合物,含量低于茅台酒,高于浓香型白酒。
    ③己酸乙酯含量平均值170mg/L左右,低于浓、酱香型酒,高于清香型。
    ④β-苯乙醇,苯甲醇及丙酸乙酯含量低于酱香型白酒,正是该产品清雅风格之所在。
    ⑤景芝白干含有一定量的丁二酸二丁酯,平均值为4mg/L,高于酱香型,低于清香型。
4、感官评语:清彻透明(微黄),芝麻香突出,幽雅醇厚,甘爽谐调,尾净具有芝麻香典型风格。
5、品评要点
    ①闻香有愉快的芝麻香、焦香加清香的复合香气。
    ②入口焦糊香味突出,细品有类似芝麻香气(近似炒芝麻或香油、麻油的香气),后味有酱香,但突出的是焦香。
③口味醇厚,绵长,落口微苦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16: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九) 特型白酒
1、代表产品:江西樟树“四特酒”
2、工艺特点
    ①独特的酿酒原料:选用当地盛产的优质整粒精大米为原料,不经粉碎浸泡,直接与酒醅混蒸,使精大米的固有香气带入酒中,丰富了四特酒的香味成分。
②独特的大曲原料配比:面粉,麸皮、酒糟。其优点:
A、改善了大曲的酸碱度,抑制有害杂菌的生长;
B、增加透气性,有利于微生物生长;
C、堆积发酵酒糟,人为的接种酿酒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产物代谢丰富;
D、配料比例:面粉35~40%,麸皮40~50%,酒糟15~20%;
    ③独特的发酵窖池:江西特产的红褚条石砌成,水泥勾缝,仅窖底及封窖用泥土。
3、香味特征
    ①富含奇数碳脂肪酸乙酯(主要包括丙酸乙酯,戊酸乙酯,庚酸乙酯,壬酸乙酯),总量为白酒之冠。
    ②含有多量的正丙醇,与茅台、董酒接近。
    ③高级脂肪酸乙酯总量超过其他白酒一倍,相应的脂肪酸含量也较高。
    ④乳酸乙酯含量高,居各种酯类之首,其次是乙酸乙酯。
4、风格特征:酒色清亮,酒香芬芳,酒味纯正,酒体柔和,诸味谐明,香味悠长。
5、品评要点
    ①清香带浓香是主体香,细闻有焦糊香。
    ②入口类似庚酸乙酯,香味突出。
③口味柔和,绵甜,稍有糟味。
④口味较净,浓,清,酱兼而有之,但不兼任何一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6 16: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 兼香型白酒
●酱中带浓
1、代表产品:湖北“白云边酒”
2、工艺特点
    ①以优质高粱为原料,小麦高温大曲为糖化发酵剂,发酵温度65°左右。
    ②采用高温闷料(80℃热水),高比例用曲,高温堆积(4天左右),三次投料,九轮发酵(每轮发酵一个月),香泥封窖,蒸馏摘酒,再经贮存勾调而成。基本是酱香型工艺。窖池四周围是水泥池,底部为泥窖。
    ③高温堆积是白云边酒的关键操作。在生产中,严格控制堆温,要求升温平稳,上,中,下温度要相衔接。特别是前三轮堆积温度高一些,时间长一些,产的酒酱香突出。
3、香味特征
    ①庚酸含量高,平均在200mg/L左右,居白酒之首。
    ②庚酸乙酯含量高,多数样品在200mg/L左右,大大高于浓香酱香型酒。
    ③含有较高的乙酸,异戊酯约7mg/L左右。
    ④丁酸,异丁酯含量较高。含量分别为190mg/L,25mg/L。
    ⑤该类酒国家标准规定:正丙醇含量范围0.25-1.00g/L之间,己酸乙酯含量范围0.60-1.80g/L之间,固形物<0.70g/L。
4、感官评语:清亮透明(微黄),芳香,幽雅,舒适,细腻丰满,酱浓协调,余味爽净,悠长。
5、品评要点
    ①闻香以酱香为主,略带浓香。
    ②入口后浓香较突出。
    ③口味较细腻,后味较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酿酒吧 ( 公安网备41172102000150号/豫ICP备12020028号-1 )

GMT+8, 2025-5-9 03:57 , Processed in 0.04299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