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798|回复: 63

澄清白酒蒸馏流传甚广掐头去尾工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0 15: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论坛接触多了,经常会碰到掐头去尾,以下问题请教酿友:
1、白酒蒸馏过程中掐头去尾工艺历史起源、发展过程?
2、北京二锅头是掐头去尾工艺的典范吗?还有别的掐头去尾工艺的代表厂家?还有别的白酒厂家把掐头去尾工艺当做一个卖点、公开宣扬的吗?
3、传说掐头去尾的酒中,杂醇等有害物质含量高,不宜饮用。这个有官方监测数据吗?酿友中有检测过酒头和酒味酒中,甲醇等含量是超标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08: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酒厂的发酵环境、粮食质量、温度控制等方面不如咱自酿条件好,也许大酒厂的酒头酒不中喝,而咱自酿的酒头酒就可以喝了呢,一切皆有可能嘛。
就如楼上所说:酒头闻着香味太浓,有点香精味。真要这样,香气足、又好喝,岂不是大家理想中想要的美酒?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2 08: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flasherliu 发表于 2017-3-21 11:09
头酒和尾酒没有测试过。不过我观察到一个现象,在进行复蒸玉米酒的时候,我65°加的冷却水,但是并没有冷凝 ...

所以适当的掐头是可以去除很大一部分甲醇的
------------------------------------------------------------
那说明酒头中应该含有酿酒时产生的大部分甲醇,所以应该检测酒头中的甲醇含量,拿到科学的检测数据,来证明我们的推测,期望有条件的酿友能做这个检测。

另外,您的上述理论分析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分析、推理的非常好,赞一个。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0 16:54:28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着学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0 18: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着学知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0 20: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测过,但酒头中有些杂味,拿掉复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0 20:5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人拿着枪强迫你掐头去尾,只是大家实践得出这样做出来的酒可能好一点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0 21:0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手先从阿月老师的几篇帖子看起,看完就懂了
来自: 微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08: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浪人 发表于 2017-3-20 20:53
没有测过,但酒头中有些杂味,拿掉复蒸。

拿掉复蒸,是放入下一批酒糟中复蒸?岂不又进入下一轮酒头中?还有其它作用?
拿掉复蒸,是倒掉酒头,再二次蒸馏?岂不又产生酒头?该酒头如何处理?还倒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21 08:03: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用论坛搜索,你的问题早就有答案
来自: 微社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08: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wangwei 发表于 2017-3-20 20:58
没人拿着枪强迫你掐头去尾,只是大家实践得出这样做出来的酒可能好一点吧,

是的,好多传统工艺都是经验,千百年口口相传,以前限于科学知识限制,无法求得甚解,现在有条件了,想知道科学的解释或精确的检测证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1 10: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cwsff 发表于 2017-3-21 08:03
用论坛搜索,你的问题早就有答案

我发帖之前,在论坛里搜索过了,有5页之多。不过多是掐头去尾的要求、掐头去尾的比例、掐头去尾的原因。
但是没有掐头去尾的历史发展渊源、来龙去脉的详细介绍,也没有头酒、尾酒的理化检测数据。
俺好奇,想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酿酒吧 ( 公安网备41172102000150号/豫ICP备12020028号-1 )

GMT+8, 2025-5-6 08:44 , Processed in 0.04660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